玩社交媒体的,都清楚,大V们放个屁,也能转发成百上千,普通ID即便满腹经纶,也无人问津 。当时当世,凤雏已死,唯剩卧龙,“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而王朗之流,多如过江之鲫 。影响力孰大孰小,不用多嘴 。
在话语权同等的情况下,影响力决定号召力,决定规则由谁来拍板,决定什么样的价值观可以普世 。两军阵前,听众看客数以十万计,王朗的话就算是至理名言,缺乏个人影响力,无法引起共鸣,也是白搭;而诸葛亮凭借自身的影响力,充分运用“看热闹的从来不嫌事儿大”的原理,成功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变成了大众的所思所想,使得王朗有口难辩,焉能淡然?
人,原来是可以被憋死的 。
言论这个东西,太较真,不行,太较真,它就真的成了兵器 。你越在乎别人的话,它就三人成虎了,你越害怕别人的话刺耳,它就唇枪舌剑了 。王朗就属于太较真了!所谓玩刀的必死于刀下,他既自信言论万能,诸神退后,瞧我的,那么,终被口水淹死,也就不足为奇了 。
对言论也不能不较真,任其汹涌,势必洪水猛兽 。诸葛亮的办法就很好,平生唯谨慎,不给人下嘴的机会 。站在德行操守制高点上的人,所有的言论,都可以云淡风轻 。如果还有人嘚吧个没完,那也不要紧,送上门的机会,老账新账一起算,淹死你没商量 。口水谁没有啊,谁不会吐啊,可史诗可眼球,亦庄亦谐,又不是做不到 。语言技巧高是下乘,发言时机好是上乘 。毛宗岗一语道破:“人但知讨贼者当诛其首,而不知讨贼者当先诛其从 。”“武侯虽有出师之表上告嗣君,恨无讨贼之文布告天下 。今观骂王朗一篇,即以此当骂曹丕,即以此当布告之文可耳 。”原来如此,诸葛亮应该多谢王朗给机会呀!
另外,王朗被骂死,还属于孬货缺台词,心理承受力差 。
年龄大了,心血管系统可能存在问题了,受不得任何刺激了,这些都可以理解;让人不理解的是,“敌人”的骂声,对他而言,应该是赞美吧,为何拎不清?诸葛亮爆粗口,也还罢了,“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这句话就毫无道理 。王朗真正的显达,始于曹操晋封魏王之后,他去九泉之下,只要有脸见曹操曹丕父子即可,为何要见刘家诸帝?再说王朗自己已然言必称大魏,而不提有汉,何以为此羞惭?精神错乱乎?
【解密:官声不差的曹魏司徒王朗为何会被骂死?】人啊,本质上都很脆弱,经不起折腾,但是心理承受力属于另一码子事儿,取决于思想成熟度和意志力的强弱 。文相为何能够“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那是因为他的气节决定了必须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主张,有了这种坚持,泰山崩于前,也不会乱了阵脚 。显然,王朗心理承受力差,差在没有洁身自好,差在长期左右逢源,差在参与是非太多,差在精神世界的极度晦暗 。
令人后背发冷的是,王朗自告奋勇时,都督曹真大喜;王朗毙命后,“曹真将王朗尸首,用棺木盛贮,送回长安去了 。”朝廷重臣呀,如此淡淡然,泊泊然,无任何悲悯情绪,可见王朗平素的人缘也不咋的,至少同僚们并不敬重他 。人如蜡烛,既要点燃自己,又需照亮别人,如果只照亮自己,怕是不大妙 。难怪裴松之褒华歆而贬王朗,“歆之名德,实高于朗” 。
骂死王朗,文学典故而已,可以津津乐道;王朗为何死,人文探究而已,倒也不乏裨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小说虽属虚构,现实未必无影,读者诸君切勿入戏太深,私下共勉吧!
- 解密:诸葛亮为何能成为中国历代丞相的代表?
- 解密:杨仪在除掉魏延后为什么未得到重用?
- 解密:宋朝皇帝的女儿出嫁会给公婆送什么礼物?
- 解密:励精图治的崇祯帝是怎么成为亡国之君的?
- 解密风水:历史上司马晋室帝王陵集体失踪之谜
- 解密:清朝的康乾盛世有着什么样的文化成就?
- 解密:妖怪们为何非要先选择解决唐僧的徒弟?
- 宋史解密:为何赵普得到宋朝前两任皇帝的重用?
- 解密:康熙皇帝在众皇子中到底更为中意哪位?
- 解密三国:诸葛亮为何会亲近张飞而疏远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