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杨仪在除掉魏延后为什么未得到重用?

魏延是后主刘禅时期的蜀汉国大将,在诸葛亮死后因为作乱被杀 。在事发过程中,魏延和杨仪都上书朝廷,说对方造反 。后主刘禅拿不定注意,讯问侍中董允,留(丞相)府长史蒋琬,他们两人都保证杨仪不会叛变,对魏延却持怀疑态度 。根据这种判断,蒋琬得知魏延率军抢先南撤,还率领留守成都的各营禁卫军北上,赶赴汉中,去阻截魏延 。只不过在已经出发数十里后,听说了魏延的死讯,这才又退回成都 。事情结束后,魏延被灭了三族 。这就是说,无论是事发还是事后,魏延都是被当成“叛乱”处置对待的 。
既然判定魏延是叛乱,那么,杀了魏延平定叛乱就是大功一件,理应在官爵利禄方面得到重大的赏赐才是,但是,杀魏延的丞相府长史杨仪却什么也没有得到 。虽说他的那个官职由丞相府长史转为“中军师”,但却是有职无权,反倒成了闲人一个(无所统领,从容而已) 。
那么,杨仪为什么得不到奖赏呢?
诸葛亮只是让杨仪领军返回蜀国,并没有把兵权完全交给他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秋天,诸葛亮病势垂危,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交代后事,安排自己的退军事项 。让魏延率军断后,姜维在魏延之前 。如果魏延不服从命令,则大军就自行出发,退回到汉中 。诸葛亮死后,杨仪命令费祎到魏延军中,去探测魏延的态度 。魏延说:“丞相(诸葛亮)虽然逝世,但是我魏延还在!丞相府的亲信官属可以把丞相的灵柩护送回去,妥善安葬 。我自当率领诸军去进击贼寇,怎么能够因为一个人而断送了伐魏讨贼这样的国家大事呢!而且我魏延是什么人,怎么能听从杨仪的部署,为他做断后将军!”于是,魏延与费祎共同商量留下和回去人员的部署和分派,并强迫费祎亲笔书写,与自己联名通知诸位将领 。费祎以“回去和杨长史解释一下”为名瞒过魏延,出营门后就拍马急行,一直跑回大营 。魏延明白过来后悔不已,派人去窥视杨仪等人的动静,得知他们准备遵照诸葛亮生前的安排,各营按次序出发,撤回汉中 。于是大怒,赶在杨仪出发之前,抢先率领部下向南退去,沿途烧毁依山而建的阁道 。杨仪等凿山通路,昼夜不停,紧随在魏延军后 。魏延先到,据守褒谷口,派兵迎击杨仪等 。杨仪等命令何平在前边抵抗魏延,何平叱责魏延的先锋部队说:“诸葛丞相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就敢这样!”魏延的部下知道这件事情魏延没有道理,没有人为他出力死战,反而纷纷逃散 。魏延只好和儿子及其几个亲信逃亡,奔向汉中 。杨仪派马岱追上魏延,将他杀死 。
这段记载说明,诸葛亮并没有把军队的大权交给杨仪,哪怕是临时指挥权,就连魏延、姜维这些具体带兵的人都由他亲自安排了撤退的次序 。魏延让费祎和他一道拟定了一个名单,准备让一少部分人护送诸葛亮的灵柩回成都,大军留下来继续征讨魏国 。为什么会是这样?在魏延看来,诸葛亮死后,他就是前线最高军衔的将领,而他和费祎这个“中军帐”的司马联合起来,就可以发号施令指挥军队 。而杨仪,只不过是一个丞相府的参军长史,也就是相当于现代军队的前线参谋长(有人说长史是秘书长,单纯说是这样 。但由于诸葛亮是集行政军事权力于一身,丞相府也分为前线和留守两大块,所以,留守的丞相府长史蒋琬应该是更多承担秘书长事务,而随军的丞相府“参军长史”,履行的只是参谋长职责) 。杨仪这个职务没有经过诸葛亮或者是刘禅的授权,是不能指挥军队的 。也就是说,诸葛亮只是让杨仪“领军回来”,并不是让他代替自己指挥军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