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u0026#34;文武双全第一人\u0026#34;:辛弃疾,连康熙都夸奖他 中国历史之最人物介绍图片

中国古代的人才,以为官来讲,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文臣,一种是武将,武将主"武",文臣主"文",各有专攻,真正"文武双全"的人很少 。而辛弃疾就是这样的一个逆天的存在,称得上是"文武双全第一人",只是他的高光时刻都是在他人生的开始 。
辛弃疾起义提起辛弃疾,很多人都不陌生,都可以背上一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而这首词除了有他对国土难回的惆怅,更多的是对自己年老的怅惘,以及对自己青春时光的难以忘怀 。那,让他如此难以忘怀的青春时刻,究竟是怎样的精彩纷呈呢?
先从他的生平说起,他出生在南宋时期,在他出生的时候,他的故乡山东济南,在当时已经不属于南宋朝廷了 。原因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历史,金人对南宋的攻击,"靖康之耻"就是这么来的 。除了皇帝被抓,还有就是大量的国土沦丧,南宋对金国称臣 。如此,导致原本生活在山东等北方地区的百姓,就成为了沦陷区的人 。
而辛弃疾,就是在沦陷区长大的少年,带着长辈们渴望恢复山河的志气,他就这么长大了 。在他二十一岁那年,他将这个想法付诸于实践,领着两千多号人,辛弃疾在济南以南的山区起义了 。后来他因为考虑到自己的人数不多,不可成大事,他率众投奔了耿京,在耿京的手下做了掌书记,又因为他文辞飞扬,还负责军中书檄文告的工作 。
他的起义,虽然比起历史上建立不世之功的大将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要辩证地看待,首先他的身份只是个低阶官员的后裔,但是他能够在生长于沦陷区的情况下,依然不忘收复山河,比起当时南宋"误把杭州作汴州"的许多官员,甚至是朝廷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
《宋史》记载: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 。通过这寥寥数语,我们可以看到那是怎样的一个勇武的热血少年,带着壮志!
辛弃疾杀义端和尚而辛弃疾在自己投奔耿京后,还去劝说当时的另一个部队——义端和尚起义军,来投奔耿京 。义端和尚和辛弃疾因为之前打过交道,毕竟都是起义部队 。于是辛弃疾就去劝说义端和尚起义军,义端和尚的部队有一千多号人,虽然不多,但是多点人就多个出路 。
本来,在辛弃疾的劝说下,义端和尚答应投奔,然后过了没多久,他偷了耿京的印信跑了,要去向金人献印,因为金人许以他高官,偷了耿京的印信,对于耿京的部队来说是很大的精神打击 。而这个印信刚好是归辛弃疾保管的,于是辛弃疾就被耿京怀疑 。耿京大怒,要用军法处置他 。
辛弃疾自己也很无奈冤枉,说你给我三天时间,如果我不能把义端擒获,我情愿去赴死 。说完他就带着人马追义端和尚去了,然后,还真被他追上了,追上以后,他二话没说就砍下了义端和尚的头,回去交差了 。
《宋史》记载: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辛弃疾的勇猛 。
辛弃疾劝说耿京投奔南宋朝廷辛弃疾的另一高光时刻,是在他投奔耿京后发生的 。在上文中讲到的耿京也是一位起义反抗金人的人,但是和辛弃疾不同的是他的队伍比较大,而辛弃疾的队伍很少,所以辛弃疾才投奔他 。那耿京的起义军人数有多少呢?史书记载是有五万人左右,听起来是不少了,但是和金国相比就有点蚍蜉撼树了 。
因为,当时金国对原北宋的北方地区的统治已经很久了,辛弃疾出生的时候,山东等地就已经易主,而辛弃疾长到二十一岁起义的时候,山东等地也并未被收付,所以金人对北方的统治最起码已经二十年 。二十年的时间,金人对于原中国北方等地的政策也由刚开始的野蛮压迫,转为积极安抚,以及对于起义部队的打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