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我们心中最重的沙 祖国版图上的一个世界之最

来源:解放军报
西沙,我们心中最重的沙
——海军南海舰队某水警区开展海洋观教育见闻录
西沙在哪儿?西沙离我们有多远?
在永兴岛“北京路”附近的西沙宾馆前,有一块指示牌,上面写着:“距北京2680公里,距海口452公里,距三亚339公里” 。这组数字,可以诠释西沙之“遥远” 。
然而,随着西沙邮轮旅游开通、永兴机场开通民航公务包机航班……西沙与我们越来越近 。发生在西沙岛礁的每一个变化,都触动着国人的心灵 。
有学者说:“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海洋;海洋强国之梦,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近 。”
扎根南海、守卫南海、建功南海,驻守西沙57年的海军南海舰队某水警区官兵用行动告诉国人:西沙,是祖国最重的沙,它不在别处,就在我们的心中 。
唱西沙歌曲、讲西沙故事——
让特色文化产品传递西沙精神
前不久,采访人员乘坐民航公务包机航班从海口前往永兴岛 。以往坐船要整整一夜,而今短短1个小时的空中旅程,让我们对再上永兴岛充满期待 。机舱里,《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西沙之歌》等独具三沙特色的歌曲一直回响在耳边 。机翼下,一眼望不到边的碧海蓝天,让人兴奋不已 。
在从机场去往水警区军史馆的路上,水警区副政委肖永介绍说:“具有西沙特色的,不仅是当地的民谣歌曲,还有一些反映西沙特色风光、军事题材的摄影作品 。”
走进军史馆,一件件实物、一幅幅老照片,真实记录着西沙从荒礁孤岛、南海戈壁逐渐变成海上绿洲、幸福家园的历程 。
水警区特意将一些富有西沙岛礁特色的楹联作品整理成册 。采访人员翻开图册发现,“没有七分英雄胆,休上中建白沙滩”“战风斗浪显珊瑚风骨,为国戍边展男儿本色”等楹联巧妙地将西沙岛礁的名字嵌入其中,颇具军营特色 。
格外引人注目的,还有橱窗里陈列的一些光盘,那是该水警区拍摄的“口述历史”纪录片 。每次请参加西沙海战的老兵回部队讲传统时,水警区都将他们作的报告拍成影像,既用这些英雄故事教育和激励官兵,也留下了一笔不可复制的精神财富 。
“敌我双方实力差距之大在世界海战史上实属罕见,在强敌首先向我开炮的情况下,我们别无选择、没有退路,只有勇敢亮剑……”纪录片上,播放的是西沙海战一等功功臣田忠槐声若洪钟的讲述 。
“西沙特色的文化作品就是讲好西沙故事、传递西沙精神的有效载体 。”肖永说道:“我们要让每一位到过西沙的人,既为西沙今天的美丽而赞叹,还要让他们更加熟知西沙的历史……”
天涯哨兵走出去、远方客人走进来——
让每次互动交流都打上西沙烙印
驻守西沙的官兵,有一个特殊的称呼——“天涯哨兵” 。
从2013年开始,水警区和共青团北京市委共同举办“牵手天涯哨兵”志愿服务活动,邀请被评为“十佳天涯哨兵”的西沙官兵及家人到北京参加座谈交流活动 。
回忆起前不久陪同父母到北京参观时的情景,士官长唐二润十分激动:“西沙岛礁虽小,却牵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弦,身后有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关注,我们身处天涯不寂寞……”
今年元旦前夕,共青团北京市委工作人员和6名首都优秀青年代表登上永兴岛,进一步探索双方合作新机制、新模式 。
身临西沙岛礁,看到的是官兵们特有的“西沙黑”肤色,听到的是官兵们守岛的感人故事 。北京青年委员罗旭感慨地说:“因为海军官兵的常年守护,才有西沙美丽的碧海蓝天 。”
在西沙“哨兵大学堂”,同行的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耿化敏副教授结合维护海权、国际法等方面内容,为驻岛官兵做了辅导 。高水平的授课,令官兵耳目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