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净慈寺 净慈寺


浙江省杭州市净慈寺 净慈寺

文章插图
净慈寺(浙江省杭州市净慈寺)【浙江省杭州市净慈寺 净慈寺】净慈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南岸,雷峰塔对面,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古剎之一,中国着名寺院之一 。因为寺内钟声宏亮,所以"南屏晚钟"成为"西湖十景"之一 。
净慈寺在浙江杭州的南屏山慧日峰下,是公元954年五代吴越国钱弘俶为高僧永明禅师而建,原名永明禅院;南宋时改称净慈寺,并建造了五百罗汉堂 。寺屡毁屡建 。现在的寺宇、山门、钟楼、后殿、运木古井和济公殿,都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建的 。其中大雄宝殿单层重檐,黄色琉璃瓦脊,更显庄严宏传 。特别是一口重达一百多公斤的新铸铜钟,铸有赵朴初等人书写的《妙法莲华经》,计六点八万字 。每日黄昏,悠扬的钟声在暮色苍茫的西湖上空蕩,激起人们的无限遐思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净慈寺
地理位置:浙江杭州的南屏山
开放时间:8:00—17:30
门票价格:15元、寺庙卡免费
着名景点:南屏山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浙江省杭州市
适宜游玩季节:春、秋季
历史沿革净慈寺近城临湖,踞南山之胜 。宋时为其鼎盛时期,人文荟萃,儒释交融,与灵隐寺相埒 。南宋时被评为江南禅院“五山”之一 。宋北宋时,净慈寺名僧接踵,大德辈出,有的成为佛教禅宗一代宗师 。宋初有“两寿”,即延寿和洪寿,均师法于德韶,兴教于南屏,其佛学教观盛行于当时 。继“两寿”之后,又有圆照宗本和大通善本相继住持净慈寺,世称之为“大小本” 。他们都曾遍访名山,弘扬禅宗佛法,而且都先后成为北宋京都开封的高僧 。宋神宗曾赞圆照宗本为“真福慧僧”、“僧中宝”,要他“方兴禅宗,宜善开导” 。大通善本为汉董仲舒后裔,也被尊为“大通师” 。正是由于这些高僧住持,才使“名蓝有光”;受到宋王朝的重视 。北宋统一中国后,宋太宗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赐慧日永明院为“寿宁禅院”,并重加修葺 。翌年(978年),吴越王钱弘俶听从延寿禅师遗嘱,“上表入宋,尽献十三州之地” 。后人评钱弘俶之举时称:“重民轻土,舍别归总,用师之劝谕也“(《大明统志》) 。由此,朝廷对净慈寺格外青眼相待 。天禧二年(1018年),宋真宗曾特赐寿宁禅院铜毗卢迦佛像等 。从此,诸多达官名流纷纷与佛门弟子结为方外之交 。延寿禅师所着《心赋》由吴越王钱弘俶之子钱惟善撰序 。延寿弟子法涌在校《宗镜录》时,就由尚书郎中杨杰为序 。历代杭郡州官大多与寿宁院僧人往来莫逆,互相唱和,参佛论经,甚至蹉商政事 。如雷峰慧才法师逝世后,时为杭州知府的赵抃(即赵阅道)在寿宁禅院见其壁间画像,不禁黯然神伤,他题诗云:
浙江省杭州市净慈寺 净慈寺

文章插图
净慈寺白鹤丛林古梵宫,壁间留像见真风 。忆师去岁雷峰别,只似南柯一梦中 。圆照宗本原在苏州住持瑞光寺,经杭州二任郡守陈襄、苏轼相邀,最后经上疏奏準才来杭住持寿宁院 。苏轼治杭时,对佛门好友至为关切,曾抱病探访圆照宗本,并和大通善本长老,楚明宝印(后为该寺十三代住持)、法涌(延寿弟子)、臻谦(即梵臻法师)等“参请最契”,还常在一起商谈竣湖救荒善策 。他曾请法涌进京“继扬宗法” 。熙宁五年(1072年),臻谦由朝廷诏命居寿宁院,苏轼“以师敬事之”,相交甚厚;苏轼元祐时第二次来杭任知州,闻臻谦已逝,不胜伤感 。在《东坡志林》中,苏轼对这些僧人都各有评价,对圆照特别推崇,称其为“志行若卓,教法通洽,昼夜行道二十余年,自辨才归寂,道俗皆宗之” 。所说之辨才,即上天竺寺住持元净,也是寿宁院第十八代住持 。他和赵抃、苏轼以及诗僧道潜(即参寥子)等均曾反对王安石变法,受过牵连和迫害 。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圆照宗本住持该寺,时属岁旱,湖水尽涸,寺西有甘泉,据传泉内有“金色鲤鱼游焉”,于是凿泉为井,寺众千余,饮之不竭,故名“圆照井“ 。同时寿宁禅院经多次建设修缮,规模不断扩大,还在寺前经募化集万人开凿水池,名“万工池”,以备汲水灭火之用 。明时因盛行净土,提倡行善放生,该池改为“放生池”当时的寿宁院号称“南山之冠” 。宋人陈尧佐赞寿宁院云:附郭山光峭若悬,倚空楼阁白云颠 。孤轩半出青松杪,灏气疑游碧汉边 。元丰元年(1078年),净慈寺雷峰慧才法师在灵芝、元照等寺授菩萨戒,据称曾见观音像放光,朝廷命僧人法真、守一为此撰《证戒尘记》,由米芾书记,辨才(元净)立石于寺中 。此时,辨才于苏轼离杭后已迁往南屏净慈寺 。宋徽宗赵佶即位之初,也曾笼络各地高僧,曾诏告天下,凡“为众师法”的有名德僧可奏请赐謚师号和封赠 。但至北宋末年,道士林灵素以方术得宋徽宗宠信,奉行排佛崇道,寿宁禅院为宋徽宗占为香火院 。北宋末,方腊起义中烧庙,湖寺尽毁,唯寿宁院独存 。宋室南渡,建都临安(杭州) 。建炎二年(1128年),宋高宗赵构下旨敕改寿宁院为“净慈禅寺” 。不久寺毁,宋高宗又亲临察看,然后下诏命湖州佛智寺道容来杭,由其聚集工匠,主持重建殿宇,五年而成 。其功业卓着者为依据《涅盘经》塑五百罗汉,置田字殿 。道容在净慈寺先塑十六应真像,再塑五百罗汉,据说塑像都出一僧之手,而仪貌各异,神气如生,像塑成而僧化去;所建田字殿,将五百罗汉分四层背座,尊尊异形,位置曲折,屈指多迷,为一大奇观 。道容建田字殿为江南佛寺之首创,田字形平面既能供奉众罗汉像,且都面向信众,採光较好,便于参拜礼佛,这是佛教中的特殊建筑 。节度使曹勛为此撰记称该寺重建后,“金碧辉煌,华梵绚丽,行都道场之盛,特冠诸山” 。绍兴九年(1139年),宋高宗大赦天下,为表示奉祀宋徽宗,特将净慈禅寺改名为“报恩光孝禅寺”,并将惠照寺併入 。绍兴十九年(1149年)十月,又改称为“净慈报恩光孝禅寺”(简称净慈寺),诏命道容住持该寺,并赐予经藏 。继道容住持净慈寺的肯堂彦充曾师事庐山东林寺僧颜,学净土法门 。杭州名僧痴绝道沖、无準师範等均师从肯堂学法,得以传承 。南宋时净慈寺几经毁建 。淳熙十四年(1187年),朝廷起用退谷义云禅师,命其在净慈寺说法并主持寺务,杭城士民都很崇敬,爱国诗人陆游赞他为“才能绝人” 。一日,退谷义云率众僧入城,当晚火起,净慈寺尽毁,据陆游《净慈退谷义云禅师塔铭》所记:是夕寺焚无遗宇,比师归,独山门岿然瓦砾中,师不动容曰,成坏相寻,亦岂有常今日之坏,安知不为四众作福之地哉 。所谓“成坏相寻”,为佛教法眼宗“六相”教义,意指“成”和“坏”是常常互相转换变化的,类老子所说“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 。宋孝宗闻悉后,立即出内帑库金重建净慈寺 。重建后的净慈寺“广殿邃庑,崇闳杰阁”,比前更加宏伟,宋孝宗亲临察看并手书“慧日阁”额 。嘉泰四年(1204年),净慈寺又毁,住持德辉禅师随火焚化,由郡守奏请赐金重建 。时道济(即民间传说中的济公)依德辉为师,并为该寺书访,由他参与募化,再建寺院 。,嘉定三年(1210),少林妙崧奉旨住持该寺十二年,他效永明大师,常上山坐禅修持,并曾重新整修,于嘉定十三年(1220年)重建,翰林程珌记文称该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