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古村


潮汕古村

文章插图
潮汕古村【潮汕古村】潮汕古村是广东三大民系古村之一 , 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 , 又是与海外文化交流的前沿 , 并有着深厚的本土文化滋养 , 这一切与独特的地理、气候和自然环境相融合 , 造就了大气、典雅、堂皇的潮汕古村特色 , 而频繁可见的外来痕迹和创新做法 , 又可一睹对外贸易的影响 。移民文化和侨乡文化 , 在这些古村中显得特别突出 。而在广东省民协开展的三大民系古村落考察中 , 越来越多保存良好的古村落被发掘出来 , 一些成名已久的古村落 , 也不断有新发现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潮汕古村
行政区类别:村
所属地区:广东
特点:三大民系古村之一
名字由来潮汕和全国其它地方一样 , 有把姓氏带入村名的嗜好 , 但潮汕古村也有着其自身的特色 , 先民根据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情况 , 选址创村、定居 。形成聚落 , 始命村名 。这些村名 , 是历史的化石 , 蕴含着丰富的自然、人文信息和兴废、演变的历史 。南宋末年 , 因逃避战乱 , 几十万闽南的莆田人移民到现在的潮州汕头 , 也带来了莆田的大姓:陈、林、黄、郑、吴、王、张、李、蔡、刘、欧等 。古村历史盐灶村宋末(约1270年) , 有刘布袋到樟林一带创村 , 而后多姓聚居 。清雍正5年(1570年) , 村人李嵩德中进士 。晋君时 , 诉说村人多垒灶煮盐为业 , 故雍正皇帝赐名“盐灶村” 。峡山义英村潮阳峡山义英村 , 因村境十八曲水迂迴 , 毓秀钟英 , 遂名“厚英” 。余嘉泰元年(1201年) , 时值饑馑 , 村人翁胜保申报朝廷 , 赈济灾民 , 朝廷嘉其仁义 , 御赐村名“义英” 。铜盂镇胜前村铜盂镇胜前村 , 以许姓祖先从梅花村分裔至此定居 , 因村址在沈姓厝前 , 取名“沈前村” 。明正统5年(1442年) , 村人许申任福建省长山县知 , 致仕回家 , 取“今胜于昔”之义 , 改名“胜前村” 。井都镇诗家村井都镇诗家村 , 昔系四户人家在此定居 , 称“四家村” 。后来村人发达 , 殷实富裕 , 本崇尚礼义之意 , 改名“诗家村” 。红场镇的陈五田村、蔡肥村 , 雷岭镇的刘仕可村 , 峡山镇的赵西港村 , 沙陇镇的炖灶村 , 都是以其创村人命名 。陆厝围澄海县港口陆厝围 , 全围面积七、八十亩 。据清乾隆《潮州府志》记载:“聚(元代潮州路总管丁聚)悲陆公(陆秀夫)颠沛流离 , 随龙没波 , 其子孙寓潮者 , 给官田五顷以赡之 。”当地人称呼官田为“陆厝围” , 七百余年来 , 这个村名一直保留至今 。辟望沙岗位于澄城凤岗里的辟望沙岗 , 据《潮州府志》记载:“陆丞相谪潮时 , 长子繇 , 好渔猎 , 逐居 。海阳辟望沙岗 , 陆氏赖以不绝 。” 又载:“防诸乡人 , 或云陆氏住沙岗皆宋丞相后 。此去不运有学士馆 , 其址尚存 。大策(明代潮州名人陆大策)造其庐 , 请陆氏老人相见 。老人曰:“吾陆学士后裔也 。自宋末之初 , 祖居于此 。”华瑶村潮阳沙陇镇华瑶村 , 因地处平川沃土 , 绿水萦绕 , 似桃源胜境而称“华瑶村” 。谷绕镇谷饶村 , 明清时因系丘陵地带 , 常闹旱灾 , 所谓“三天无雨天大旱” , 一片赤地 , 称“赤寮” 。清代末年 , 村民修坡凿河 , 引水灌田 , 生产发展 , 取五穀丰登之意 , 遂改名“谷饶村” 。凤埔乡清朝康熙年间 , 陈介仁选中石板村东北面一块凤形山坡创乡 , 命名“凤埔乡” 。凤埔水足土肥 , 水稻蔬菜长得有架有势 。不久 , 常发现夜间有牲畜跑下山来吃庄稼 。陈介仁便叫人日夜巡逻看守 。一天夜里 , 看见一关大牛牯在糟蹋庄稼 , 众人一追赶 , 大牛牯跑到村后便不见了 。陈介仁跑去请教地理先生 , 才知道这是附近牛牯岭的神牛作怪 。乡民便一齐动手 , 把乡里改建成一座八解楼寨 , 当作“牛嘴第” , 紧紧套住牛嘴 , 制服神牛 。从此 , 庄稼就不再被糟蹋了 。可神牛并不服输 , 一挣扎 , 两间寨屋倒塌了 。以后逢修逢塌 , 乡民乾脆不再修它 。乡里人为了纪念制服神牛的举动 , 便把凤埔乡改名叫八角楼乡 。创村多先筑围墙 , 或因兵荒马乱 , 防寇贼 , 筑栅为寨 , 后来村庄也由“寨”得名 。不少村庄创于明朝 , 因常遭倭寇、海寇袭扰 , 据史料记载“村俱被寇残毁大率 , 半为丘圩 。”后人到此搭寮定居 , 又有的经营副业 , 搭寮看守 , 在此创村 , 遂以“寮”得名 。砂陇阵在潮安新塘金砂一村 , 俗称“砂陇阵” , 全村几千人都姓陈 , 只有个别户姓蒋 。据说 , 陈姓始祖在创乡时 , 讲究堪舆学 , 权威说:此地乃是“船脉” , 船须有桨才能行驶 , 船地才能变为活地 。于是 , 他们专诚请来一户姓蒋人家来插居 , 取其“蒋”与“桨”的谐音 。至今 , 姓陈人家普遍认为 , 他们会兴旺发达 , 全靠“桨”(蒋)的动力 。意溪胜锡美村 , 全村以姓罗为主 , 少数人姓陈 。从其祖先相袭以来 , 他们都认为:“陈”(铜)是“罗”(锣)的製作材料 , 无铜不成锣 , 铜做成锣才能使铜响铛铛 。两者之间 , 相辅相成 , 因而两姓氏人家至今关係融洽 , 极为亲密 。而在普宁流沙一带则又因谐音而两村两性疏远者:流沙的上塘乡以“江”姓为主 , 附近的北山乡则为“许”姓大村 , 由于潮汕话中的江同“艰”同音 , 读姓氏时许又读为“苦” , 故而 , 若两姓通婚则寓意“艰苦”共度一生 , “艰苦”在潮汕话的寓意中更多的倾向于“艰难、困苦” , 所以以前在这一带非常忌讳“江”、“许”两姓通婚;在此还有一段趣味:2012年汕头海湾大桥剪彩 , 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来汕剪彩 , 他走在前面 , 当时汕头市委书记许德立走在江的后面 , 潮汕人就惊呼汕头市以后“艰苦”了 ,  果然 , 汕头之后经济是越来越“江许”(艰苦) , 其实这一切无不与潮汕人聪明过头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