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成都,观太阳神鸟,闻名于世!来川大,听鸾鸣凤语,奏未来之音 成都古代历史之最

载无尽想象 , 首尾相接的太阳神鸟 , 带着古蜀人的极致浪漫和昂扬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 , 跨越千年 , 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融入成都的精神脉络 , 与成都相生相伴 , 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学子踏上成都平原 , 探索照亮洪荒的文明星火 。
相向高歌的“神鸟凤凰”栖息于校徽之中 , 激励着一代代于此生活、求学的青年努力奋进 。在成都扎根生长的四川大学 , 正在蜀文化的滋养之中 , 奏响鸾鸣凤奏的旋律 , 在广袤的祖国山河写下壮丽的未来之诗——
左太阳神鸟金箔(图源:大运频道) , 右为四川大学校徽
金乌负日 , 浪漫蓬勃
百川入海 , 熠熠生辉
四川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们是浪漫的 , 他们善于为器物注入灵魂 , 把对自然的崇拜和对人间的记录描摹得栩栩如生 。2001年 , 成都金沙遗址惊世而出 , 厚仅0.02cm , 含金量却达到了94.2%的金箔片太阳神鸟金饰 , 承载着古蜀先民无尽的想象力和深厚的创造力 。它栖息于天府之国这片古老的土地 , 见证着广袤土地上的神奇过往 , 与如今包容与开放的现代化都市 , 成为永恒的城市形象标志 。
成都随处可见的“太阳神鸟”元素(图源:读懂成都)
如果说精湛的工艺、超前的审美 , 只是让古蜀国的地下文物在视觉上“活起来” , 那么传承至今的文脉则让四川的地表遗迹真正拥有了生命力 。
成都的科教底子向来深厚 , 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文翁石室就诞生于此地 。承文翁之教 , 时至清代康熙 , 四川按察使于其原址创办锦江书院 , 成为四川大学主要历史源头之一 。1896年 , 国内三大学堂之一中西学堂正式开办 , 四川大学的发展历史也由此正式拉开幕帘 。“壬寅学制”期间 , 四川总督奉旨合并中西学堂和尊经书院 , 取名“四川省城高等学堂” 。次年 , 锦江书院正式并入 , “两院入堂” , 四川大学由此迎来历史上第一次三强合并 。
由左至右依次为锦江书院、尊经书院、中西学堂
二十年代学制改革 , 五大专门学校合并组建公立四川大学 。三十年代 , 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和公立四川大学合并为国立四川大学 , “三水汇流” , 四川大学国立化和现代化的进一步启动 , 逐渐成为城市文化精神的引领者 。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浪潮中 , 四川大学合而能融 , 90年代 , 四川省政府正式决定将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合并组建四川联合大学 。千禧元年 , 原四川大学和原华西医科大学再次实现强强合并 , 并最终定名为如今的四川大学 。三次强强合并 , 最终三强合一 , 谱写出百川归海的壮阔篇章 。
四川大学如一部厚重的史书 , 于岁月之中庄严矗立 , 在巴山蜀水间凝练出“合融”基因 , 在天府之国的滋养中走出了一条容中西学识、纳百川之流的奇崛之路 。从“211工程”到“985工程” , 再到如今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 四川大学勇立潮头 , 以迅猛之势不断开放、推陈出新 , 逐渐走向宽阔的境地 , 在新的时代焕发新活力 。
现在的四川大学覆盖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 , 在时光变迁中 , 用一个个“荣光”的数字书写出川大坚实的学科建设之路 , 撑起百年名校发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