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近八成受访青年选专业最看重就业前景 走进信息世界之最( 三 )


师兄师姐建议:既要剖析自己,也要了解社会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帮助高中毕业生更好地选择专业,高校可以多推出专业及就业方向的介绍(65.38%);提升中小学阶段的综合素质教育,帮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认识社会(62.06%);在高考后推出面向毕业生的志愿填报辅导(56.15%);等等 。
李妍纯惠觉得,志愿填报是人生的重要节点,需要高校、家庭及社会多方合力 。各个中学可以邀请读大学和毕业的校友回校做经验分享,大学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为新生提供更多专业信息以及填报志愿的建议 。“bilibili有‘我的志愿’栏目,抖音也会推出高校直播,高校的教授和学长学姐平时也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多进行科普” 。
不过,受访者也建议准大学生对网络平台信息保持谨慎 。70.65%受访者认为社交网络平台信息混杂,多看的同时需要有自己的判断;59.42%受访者认为网上建议很少考虑个人特质,还需要结合自身情况;47.07%受访者认为其提供了较多有用信息;36.23%受访者认为有些信息有误导性,需要谨慎对待 。
陈成辉觉得,一些专业介绍带着介绍者的“有色眼镜”,不管是讲述专业情况、就业前景,还是“避坑”指南,都有可能较为偏颇 。他建议正在选专业的准大学生,除了专业介绍,不如也多看看某个行业的行业故事、行业人士故事等,更丰富立体地了解行业 。
复盘自己填报志愿的经历,李妍纯惠认为切忌因碎片化的信息走进认知的误区 。“尤其是在高考填志愿大热点环境下,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更考验新生家庭的信息辨识能力 。不要因为‘热门’或‘冷门’的刻板印象,盲从或武断地排除一些专业 。需要多看、多听,搜集可靠充足的信息,为决策建立基础 。”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78.32%受访者建议选专业先评估自己的喜好和优劣势;70.90%受访者认为需要对意向专业的就业方向进行充分了解;58.79%受访者建议多向行业人士咨询专业现状和前景;等等 。
“除了兴趣外,还要考虑专业与自己的适配度 。”刘志成建议,可以在院校的官网上下载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发展计划,“可以反问自己是否会喜欢这些课程,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未来的人生规划是否符合 。为了避免在选择过程中过于理想化,还可以多向身边的学长学姐询问经验” 。曾为喜欢的专业奋不顾身的震宇也持同样的观点,“除了要注重兴趣,对职业有长远的考量,专业的就业前景、考研难度以及目标院校的保研比例等也要查清楚 。”震宇也希望正在填报志愿的学弟学妹不要太过于焦虑,要明白在任何学校、任何专业里,都需要持续努力,不会一劳永逸 。
林子轩建议学弟学妹在自我剖析的同时,也要更多地了解社会、制定职业规划 。“尽可能去了解国家、社会需求,以及目标专业的就业情况等等 。如果中学阶段没有特别的了解途径,那么就要在大学阶段多去实习、多去尝试不同的领域,甚至也要尝试和自己专业不同的行业 。”而现在,他即将到一家券商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实习,开启全新的尝试 。
选择了个人志趣与国家发展方向同频共振的专业,刘志成对扎根农业这片土壤的决心更加坚定 。“希望能从事植物和作物领域的科学研究,为我国生物学和农业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刘志成提到,他会积极鼓励身边的学弟学妹报考自己所在的专业,“现在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农科类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 。欢迎感兴趣的同学来到农业类院校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 。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夏范范、陈成辉、震宇、林子轩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