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如果在此战胜利的话,一举便可平定江东,也就不会出现那种局面

赤壁之战,曹操的打击目标,到底仅仅是彻底击败刘备、刘琦(攻占夏口,完整拿下原刘表控制范围),还是想一举平定江东 。《三国志》对此并没有很清晰的直接描述,但是把赤壁之战相关人物列传串起来看,细读文字,还是能够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
东吴是主动参战,御敌于国门之外
说到曹操痴想一举平定江东,很多人都会提到那封著名的恐吓信,信中曹操对孙权说,“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后世都据此认为,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已经做足准备,一举平定江东 。事实上这封信并没有见诸于《三国志》正文中,而是见于裴松之注文引自《江表传》,可信度值得探讨 。
《三国志》中,赤壁之战前,没有曹操明确下令进攻东吴的描述 。当时的东吴应该属于非交战的第三方 。《诸葛亮传》中提到,“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 。”,既然还可以观望,说明东吴尚未直接参战 。只是面对声势赫赫、庞然大物一般的曹军出现在自家门口,引起了东吴内部的巨大争论,张昭等人劝孙权投降,实际是“不战而降”,周瑜鲁肃劝孙权一战,也不是被动防御,而是主动参战,保家卫国,“御敌于国门之外” 。这情形颇有点像抗美援朝前的状态,美军仁川登陆,并没有将中国作为打击目标,但中国担心朝鲜失利后,自身利益会受到更大威胁,于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主动加入战局 。
另外,《程昱传》中提到,程昱提醒曹操,孙刘有可能联合,“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 。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 。”可惜曹操没有引起重视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曹操一开始并没有把孙权作为打击目标,否则不管孙刘是否联合,都要一并击之的话,自然作战前就要把他们的力量一并考虑了 。
曹操的目标只是夏口,能够吓降东吴更好
曹操拿下江陵后,并没有立即乘胜追击刘备(重大战略失误,让刘备有了喘息时间,以及和东吴沟通联盟的时间),而是在江陵论功行赏,大开表彰会,光是封侯就有15人之多,刘表降将文聘被任命为极其重要的江夏太守 。曹操此举,是要向东吴传递这样的信息,投降没有坏处,高官厚禄多的是 。这也是东吴群臣在议论对曹之策时,“投降派”那么多的原因所在 。对曹操来说,不战而降江东,肯定是最理想的方案 。
表彰会开完了,曹操从江陵出发,进攻目标只是刘备最后的据点夏口 。这点在《曹操传》中写的很明白,“公自江陵征备”,就是打刘备,没有孙权的事 。
曹操没想到孙权居然敢和刘备联合,之前他的谋臣甚至认为,孙权会像公孙康献上袁氏兄弟头颅一样,主动干掉刘备以求自保 。曹操也没想到,孙刘联军居然敢主动出击,打响第一枪 。曹操更没想到,自己居然会输的那么惨,早知如此,夏口这么个无足轻重的地方不要也罢 。
当然,如果说曹操对“一举平定江东”一点没有想法,也是不对的 。《贾诩传》中的一段话有提到,“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 。”这里的顺江东下,应该指的是平定东吴的意思,因为后文说的是贾诩劝曹操不要硬攻东吴,而是要犒劳官吏,安抚百姓,不战而收复江东等等 。
曹操此次南下,本来的目标是荆州,最初肯定没想过一次同时平定江东 。可没想到刘表病死了,刘琮投降了,几乎一战未打,就白得了荆州,作战任务大大减轻 。也有可能,这个时候曹操的心理就发生了变化,既然都来南方了,还收编了荆州的水军,有没有可能“两步并成一步走”,索性顺势拿下江东 。不过,这只是猜测,并没有史料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