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司马迁愿为之执鞭的春秋名相

晏婴(?—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 。山东高密人,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 。晏婴曾辅佐齐国的三个君主,那就是灵公、庄公和景公,而在齐景公时期最长 。他的言行常给人以教益,千百年来为之传诵 。
忠于君主,正直为人
齐庄公是一个比较昏庸的君主,开始时有一段时间对晏子的意见还能接受,因而常赐给他官爵和食邑 。后来他越来越不信任晏子,在这情况下,晏子交回了官爵与食邑,退出了朝廷 。
晏子离开朝廷时,坐在车子上发出过一声长叹,接着又会心地笑了 。他的驭手很是纳闷儿,就问道:“先生为什么又叹气又发笑呢?”晏子解释说:“我叹气是可怜我们这位国君,他终究会遭到灾祸的,我发笑是高兴我会避免这场灾祸!”
过了些时日,齐庄公越来越胡作非为,他竟与掌握实力的大臣崔武子的妻子有着不正当的关系,因而崔武子设计在家里杀死了齐庄公 。
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晏子听到消息后,就赶到了现场,他站在崔武子的门外 。随从问他:“是要为君主殉死吗?”晏子说:“难道是我一个人的君主吗?我去死?”手下人又问道:“那就逃亡吗?”晏子反问道:“难道是我的罪过?为什么要逃亡呢?”
接着他讲了一番道理:“君主如果是为国家而死,那我们臣下就为君主而殉死;君主若是为国家而逃亡,那么作臣子的也该逃亡 。现在不是这样呀,我怎么殉死和逃亡呢!”
说完,晏子勇敢地走了进去,他头枕在齐庄公的尸体上号啕大哭,极尽哀伤,然后站起来,跺了几下脚,就走出去了 。有人对崔武子说:“干脆杀了他吧!”崔武子却摇了摇头说:“他是人民尊敬的,放了他,可以得民心 。”
杀死齐庄公后,崔武子便和另一个大贵族庆封拥立齐庄公的异母兄弟杵臼为国君,这就是齐景公 。为了巩固权势,他们用武力把满朝文武驱赶到太公庙里,威逼大家歃血盟誓以效忠他们 。稍有异议,即被处死 。已经杀了7个人,气氛十分紧张 。
轮到晏婴了,他义愤填膺地发誓说:“我只忠于君主和国家 。凡为虎作伥者都不会有好下场!”崔武子非常生气,他用剑顶着晏婴的胸膛,命令他重新发誓 。
一个心腹悄悄地对崔武子说:“别干糊涂事呀!您杀庄公,是因为他无道,国人反应不大;若是杀了有名的晏婴,可就麻烦了 。”崔武子只好释放了晏子 。
由此可见,晏子不仅有一定的预见,而且绝不愚忠,他要看国君是为自己还是为国家来决定自己的态度,他既勇敢、正直,而且又很理智 。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书中很多篇幅记载了晏子对国君的进谏,他对国君的错误行为,总是提出自己的意见 。有时犯颜直谏,坦诚批评;有时又幽默诙谐,委婉规劝,他不考虑个人的安危得失,从不随声附和国君的意见 。
晏子对此有着明确的看法 。《左传·昭公二十年》和《晏子春秋·外篇第七》都记载了这样的事:有一次,齐景公外出打猎后,和晏子在一起谈话 。这时梁丘据也驱车来了 。
看着心腹之臣梁丘据的车马,齐景公感慨地对晏子说:“我手下的人不少,可是只有梁丘据与我才很配合,才和谐啊!”
晏子一听,摇了摇头说:“大王,您和梁丘据只是相同而已,哪说得上和谐呢?”
齐景公很不理解地问道:“‘和’与‘同’难道不一样么?”
晏子肯定地说:“当然不一样呀!‘和’就好比是做羹汤,用水、醋、酱、盐、梅来煮,烹调鱼和肉,去掉鱼肉的腥味,使味道鲜美 。五味调和,喝了以后,就非常舒坦 。这又如同演奏音乐一样,由各种声音组成,那音调、节奏、清浊、刚柔等互相配合,非常优美,听了以后,使人舒畅,这才是和谐,叫做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