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刀剑在明代已经转变成战场上的辅助性兵器,在战争中的作用无法与汉唐时代的刀剑同日而与,开始进入式微阶段 。但是,这种式微是针对整个刀剑发展历史而言的 。客观分析明代刀剑,无论从材料,工艺,品质还是功能看,都未停止发展的脚步 。
首先,明代刀剑从一器多用转向单一功能,骑兵刀和步兵刀分离,长刀,腰刀,短刀各司其职而又相互配合,使用技法更加成熟和专业 。这种刀剑细分的原则更加符合近现代战争的原则,实属合理进步之举,由此造成的部分功能的缺失也是不可避免的 。例如很多观点单纯地指责明腰刀不如日本刀的杀伤力强,这种说法看似事实,但并不客观,因为当时日本刀位双手持握,长达五尺,其功能是纯粹的攻击兵器,而明腰刀为单手使用,属于火器,长兵器或团体作战的辅助兵器,其功能要求与倭刀不尽相同 。如果一定要比较,也应该用明双手长刀 。
事实上,戚继光军队为抗击倭寇而启用的长刀长达六尺五寸,功能应该只强不弱!另一种说法认为明刀不如日本刀精致,制造粗糙 。如果指外装的话,应该承认大部分明刀确实不如倭刀装饰精美,但明刀多是军队的制式辅助武器,使用者多为普通士兵,属于大规模战争中的消耗品,可以由国家的军器机构大批量迅速制造 。然而日本武士所持之刀被视为生命,无论刀条还是外装,都由专门的匠人独立制作,大多是私人订制的,属于贵重品,甚至可时代相传,当然比明代由国家配备的军刀要细致精美 。如果从刀刃质量看,以目前存世之明代刀剑实物和部分研磨过的样品看,丝毫不逊于倭刀 。上面研磨过的明刀和被收藏圈戏称为“农民剑”的民造铁剑,在锻造结构热处理硬度和弹性方面均可与倭刀抗衡 。
其次明代刀剑的制造技术较前朝进步较大,不仅有所创新,而且不断引进和吸取外族先进工艺,达到了“师夷之长而制夷”的目的 。明代刀剑的基本工艺是传统的嵌钢和夹钢,自南北朝宿铁刀的出现后,这种方法不断成熟,在明代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嵌钢和夹钢,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即适合刀剑的大规模制造,又能满足刀剑刚柔兼济的物理要求,只要精工锻造,热处理得当,造出的刀剑性能绝对可以满足战斗要求 。除了这两种基本工艺外,明早期高级别刀剑的旋焊工艺已经相当成功,当时的工匠已经完全掌握了从中西亚传播过来的大马士革刃的制作方法,同时予以改进,出现了旋焊嵌钢和旋焊马齿夹钢等工艺 。
明代腰刀上的旋焊嵌钢工艺:
除上述工艺外,明代一直保持包钢工艺,只不过多在贵重刀剑上使用 。明中期期后,随着仿倭刀剑的兴起,相信这种本来属于中国的工艺又被部分从日本借鉴回来并得以发扬光大 。
由此可见,明代刀剑,实在优越于前朝,亦不输于西亚东洋 。如果不是火器的普及和西洋近现代科技的发达,明代刀剑完全可以发扬光大,继续并创造钢铁兵器的辉煌 。奈何明代晚期,封建社会已渐走向衰败,国之兴亡,根源在政治,取决于科技,彼时彼刻,大势已去,实非刀剑所可以回天也!
并刀昨夜匣中鸣,
燕赵悲歌最不平 。
易水潺潺云草碧,
可怜无处送荆卿 。
这首《渡易水》是明末民族英雄陈子龙一生中最后的绝唱,也是明代钢铁刀剑悲壮命运的真实写照
明代宝剑上的旋焊马齿夹钢工艺:
戚家刀:
明代的双手镐造刀,:大概尺寸是全长92,刃长66左右,刃体刚强,收窄厚茎无目钉孔 。
单刀说
器名单刀,以双手用刀也,其技擅自倭奴,锻炼精坚,制度轻利,靶鞘等物,各各如法,非他方之刀可并,且善磨整,光耀射目,令人心寒 。其用法:左右跳跃,奇诈诡秘,人莫能测,故长技每每常败于刀 。余故访求其法,有浙师刘云峰者得倭之真传,不吝授余,颇尽壶奥 。时南北皆闻毫州郭五刀名,后亲访之,然较之刘,则刘之妙又胜于郭多矣 。恨元受刘刀,有势有法而无名,今依势取像,拟其名,使习者易于记忆 。其用法亦惟以身法为要,儇跳超距,眼疾手捷,诱而击之,惊而取之,心手俱化,胆识不乱,方可言妙 。今将入弩兼用,亦惟选数势绘图,直述其理,之可以与枪敌者,若遇他器,而此圆转锋利,制胜又在我矣 。
- 龙泉刀剑名不虚传欣赏精美的龙泉剑工艺!
- 揭秘:野史中为何要掩盖刘娥妄图称帝的事情呢?
- 揭秘清代监狱黑幕:死囚也是要向刽子手行贿的
- 揭秘:唐朝皇帝为何总是在哪里请客吃饭?
- 揭秘吕雉死亡之谜:吕后真的是得了狂犬病吗
- 揭秘明朝灭亡原因:只因信错奸臣惹祸上身
- 揭秘:古人常说学富五车五车到底能装多少书?
- 揭秘:许仙和白素贞是人妖恋为什么还能生出人来?
- 项羽简介及死因揭秘刘邦成功项羽失败的原因
- 揭秘:解开唐代女子偏爱着男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