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亚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最后结果如何

1941年12月4日,山下奉文上将指挥的日军第25集团军(辖第5、第18师和近卫师,共11万人)从中国海南岛三亚港出发,在南遣舰队(舰艇46艘)、陆军第3飞行集团(飞机450架)掩护下驶向马来半岛 。8日,其先遣部队在泰国的宋卡、北大年和马来亚的哥打巴鲁登陆,迅速占领当地机场和克拉地峡,随后分兵三路南下 。英军首战失利,节节败退,企图凭借隘路、河流迟滞日军进攻,以争取时间加强南部防御 。日海军第22航空战队和陆军第3飞行集团轰炸新加坡及关丹等英军基地和机场,重创英空军力量 。
日军首先遭到印度第3军及数个英军旅的抵抗,日军很快就清除了印度军在海岸线的抵抗之后更集中力量包围及迫使印度军投降 。日军在马来亚北部地面占有很大优势,因为他们有强大的空中支援,加上在装甲部队、互相合作、战术及经验均比盟军优胜,尤其是日军在中日战争中获得很多经验,盟军方面没有坦克,而日军则使用脚踏车及轻型坦克,这令他们能轻易穿越马来亚的热带雨林 。
作为斗牛士行动的代替,Krohcol行动于12月8日展开,但印度军很快便被已在泰国北大年府登陆的日军第五师团击败 。皇家海军Z舰队包括战列舰威尔斯亲王号及却敌号和4艘驱逐舰,由海军上将托马斯·菲利普指挥在战争爆发前已到达该区 。英国远东舰队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战列巡洋舰反击号北上迎战日本海军,因缺少空中掩护于12月10日在关丹东南海域被击沉(马来海战) 。日军由此夺得制海、制空权,保障了海上输送任务的顺利完成 。这令马来亚东海岸门户大开及容许日军继续进行登陆行动 。
盟军在马来亚的空军战斗机中队所配备的水牛战斗机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体型过大及装备不佳;零件供应不足;支援人员不足;飞机场面对空中攻击防守困难;缺乏清楚及协调一致的指挥结构;皇家空军及澳大利亚皇家空军中队及人员间的敌对主义;没有经验的飞行员缺乏适当训练,他们在战事爆发的头一个星期付出惨重代价,导致一些飞行中队需要合并及撤退到荷属东印度 。剩下的攻击战机都是过时的布伦海姆式、洛克希德赫德逊式轻型轰炸机及威格士式鱼雷轰炸机,这些飞机大部份在地面及空中很快已被日军战斗机击落,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相反,一名布伦海姆式飞行员,中队长阿瑟·史夫卡因12月9日的攻击获颁授维多利亚奖章 。而且,调查显示出日本军事情报部门聘请了一名英国军官佰翠·汉南上校,这名与印度军接触的空军联络官为间谍,当他开始提供情报后,日军能在3天内摧毁所有在马来亚北部的盟国空军基地,汉南于12月10日被拘留及被带到新加坡,但是日本人已获得空中优势 。
12月11日,日军在坦克支援下从泰国南下,在日得拉打败了英国及印度军队及快速从东北部的哥打巴鲁滩头向内陆推进,以瓦解北部的防守,由于没有真正的海军力量存在,英军不能阻止日本海军在马来亚海岸的行动,虽然这些行动对入侵部队帮助不大,由于没有剩下任何盟军飞机,日本人主宰了天空,不断从空中攻击地面上的英联邦军队及平民 。
马来亚岛屿槟榔屿从12月8日起每天都遭到日军轰炸,被迫在12月17日弃守,武器、船只、物资及一个仍可运作的电台落入日本人的手中,很多欧洲人从槟榔屿撤退,而本地居民则落入日本人的魔掌,做成英国人的难堪及离间了英国人与本地居民的关系 。
12月23日,由大卫·梅菲-里昂指挥的印度第11步兵师被命令阻击日军,但效用不大,到1月的第1个星期结束时,整个马来亚北部已完全落入日本人手中,同时,泰国又与日本帝国签订友好条约,以建立松散的军事同盟,泰国被容许恢复对在马来亚北部一些伊斯兰教君主的领地的统治权,因此统一其占领的区域 。日军主力沿马来半岛由北向南迅速推进,在海军配合下于12月31日占领关丹,次年1月11日无抵抗攻占吉隆坡 。不足200英里外的新加坡岛即将面对日军的入侵 。在仕林河战役的灾难后,印度第11步兵师奉命在吉隆坡阻击日军数天,在仕林河战役中,2个印度步兵旅实际上被消灭,而另一个印度步兵旅亦在麻坡被消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