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为这场王朝大耻辱买单?为啥要怪罪于太监?( 三 )


对待文臣集团,王振也是软硬兼施,起初对待“三杨”,王振礼敬有加,遇事皆恭敬不已,“三杨”起先放松警惕,趁此机会,王振广泛结交文臣里的“中层干部”,如左都御史王文,兵部侍郎徐希等人,特别是对有“纠劾”大权的言官们更是百般拉拢,利用其搜罗朝廷重臣们的“不法证据” 。更利用文臣内部自身的斗争,在朝中御史以及六部侍郎,郎中里结交亲信,最终从文臣集团中“釜底抽薪”,结成一个自己的关系网 。
【谁该为这场王朝大耻辱买单?为啥要怪罪于太监?】 这以后杨荣病逝,杨士奇因儿子的不法事遭到王振亲信言官的弹劾,不得不“引咎辞职”,胡滢也因“贪污”被下狱,剩下的张辅和徐浦年事已高,孤掌难鸣 。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华盖,谨身,奉天三大殿建成,朱祈镇设宴庆贺,王振按规矩不得出席,王振私下里发牢骚,朱祈镇闻知后,连忙命人打开东华门大门,命王振入宫赴宴,王振到时,百官“罗拜朝贺”,至此大权初揽,次年张太皇太后病逝后,王振命人私毁朱元璋立下的“不许宦官干政”的铁牌,从此,才真正的一手遮天 。
这以后,王振权势滔天,曾指斥他专权的大臣于谦,邝焚等人一度被下狱,侍讲刘球被害死,曾弹劾过朱高帜的国子监祭酒李时逸,被王振用“荷校”(一种重百斤的大枷锁)夹住当街示众,险些横死 。此外他卖官鬻爵,在六部里安插亲信,在“朝贡贸易”中收受瓦剌贿赂,并向外国使臣索贿 。可谓作恶多端 。
但说了诸多坏事,也要说说王振做过的一些“好事”,首先是他劝朱祈镇禁止内宫宦官出外“采办”,即到地方上征用物品,减免广西,广东,江西等地的“贡品”,确实“减轻了人民负担 。”在排除异己的同时,王振也大搞“反腐”,杨荣,杨士奇的诸多亲信,确为“问题严重”的贪官 。另外他还曾于正统十年,十二年两次在山东,河南清查土地,既增加了国家税收,也让诸多失去土地的农民重新安居乐业 。
在边防问题上,王振曾主持“大赦”,赦免了许多因土地兼并而逃亡的官兵的“罪过”,允许他们回“老部队”戴罪立功,使边关重新召回了数万“老兵”,正统九年(1444年),王振还命户部拨出专款,帮助陕西,山西两省因受灾而卖儿女的百姓,赎回被卖子女 。至于被王振陷害的“忠良”,虽有于谦,陈敬德,李时逸等忠直能臣,但也不乏王骥这样的贪暴之徒 。他所安插的“亲信”,尽管有徐佑这样不学无术的“昏官”,却也有王文这样善于整治贪污的能臣 。
而从人品上说,王振虽然狭隘,常因对方对自己“态度不好”就大肆报复,但有时候也“知羞”,国子监祭酒李时逸被王振戴重枷“罚站”,其学生石大用知道后上书王振,表示愿替老师受罚,王振阅后自嘲“我还不如一娃娃”,随即释放李时逸 。大理寺少卿薛瑄本是王振老乡,因不肯依附王振,被王振派人逮入锦衣卫诏狱,准备“秘密处死”,但王振家老仆人却向王振说情,说薛瑄在“蔚州老家”广有声誉 。王振闻言后感叹“是我忘本了”,当即将薛瑄释放 。因此,虽是“宦官专权”,但土木堡之变前的明王朝,并没到“国事糜烂”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