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西域守护神大将高仙芝

高仙芝(?—755年)本是高丽人 。出身于将门之家 。父名舍鸡 , 起初在河西军做事 , 后立军功 , 官至四镇十将、诸卫将军 。仙芝姿容俊美 , 善于骑射 , 骁勇果敢 。少年时随父至安西 , 因父有功授游击将军 。到了二十余岁时即拜为将军 , 并与父班秩相同 。他先在节度使田仁琬、盖加运手下任职 , 未受到重用 。后夫蒙灵詧发现了他的才干 , 一再提拔重用 。到了开元末 , 即升任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 。
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原为唐属国 , 又是吐蕃通往四镇的交通要道 , 吐蕃赞普把公主嫁给小勃律王苏失利之为妻 , 小勃律国遂归附于吐蕃 , 吐蕃进而控制了西北各国 , 因此“西北二十余国皆臣吐蕃” , 中断了对唐朝的贡献 , “安西都护三讨之无功” 。天宝六载(747) , 唐玄宗任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 , 率步骑一万进讨小勃律 。当时步兵皆有私马相随 , 于是高仙芝率军从安西出发 , 经过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进入握瑟德(今新疆巴楚东北) , 再经过疏勒(今新疆喀什) , 翻过葱岭(今帕米尔) , 过播密川 , 抵达小勃律特勒满川 。高仙芝一路跋山涉水 , 行军百余日 。至此 , 他分兵三路:命疏勒赵崇玭从北谷道 , 拨换贾崇瓘自赤佛道 , 高仙芝与监军边令诚一起从护密道 , 约定七月十三日辰时会于吐蕃连云堡(小勃律西北部) 。连云堡南面依山 , 北临婆勒川 。堡内有兵千余人驻守 , 城南又因山为栅 , 栅内有九千多兵士据守 。当唐军进至婆勒川时正是早晨 , 河水低缓 。高仙芝命兵士每人自备三天干粮 , 迅速涉过了婆勒川 。仙芝对边令诚说:“向吾方涉 , 贼击我 , 我无类矣 。今既济而阵 , 天以贼赐我也 。”连云堡守兵连做梦也不曾想到唐军会突然自天而降 , 遂惊慌依山拒战 , 炮石檑木如雨 。高仙芝下令说:“不及日中 , 决须破虏 。”郎将李嗣业为陌刀将 , 手持一旗 , 领陌刀手自险处先登 , 奋力杀去 , 未到中午即攻占其城 , 斩五千人 , 活捉千人 , 获得战马千余匹 , 衣资器甲数以万计 。高仙芝欲乘胜深入小勃律内地 , 监军边令诚畏惧而不肯行 。仙芝只好留下老弱兵二千人 , 让边令诚领着守城 , 自己率兵继续深入 。
高仙芝率军南行三日 , 将至坦驹岭(今克什米尔北部德尔果德山口) 。山岭险峻 , 多悬崖峭壁 , 岭长四十里 , 下岭即阿弩越城 。他料到兵士惧怕险阻不敢下岭 , 即暗中先派出二十名骑兵 , 穿阿弩越城着胡服 , 假称阿弩越城人前来迎接 , 以消除兵士的惧怕心理 。当大军将下岭时 , 兵士果然恐惧不肯下 , 并对仙芝说:“公驱我何去?”话未说完 , 其事先派出的二十人恰巧从岭下赶到 , 并说:“阿弩越城胡来迎 , 已断娑夷桥矣 。”娑夷桥是一座藤制桥 , 是小勃律通往吐蕃的唯一之路 , 断桥则吐蕃不能入援 。兵士听了 , 畏惧心理顿消 , 高兴地下岭 。下岭不久 , 果然有胡人来迎 。
二天即顺利进入阿弩越城 。高仙芝命将军席元庆率精骑一千先行 , 让他先告诉小勃律国王说:“不窥若城 , 吾假道趋大勃律耳 。”城中有五六个酋领 , 皆死心塌地投靠吐蕃 。仙芝又与元庆约定说:“若酋领逃者 , 递出诏书呼之 , 赐以缯彩 , 至 , 皆缚以待我 。”元庆按他的命令行事 。当高仙芝到达时 , 席元庆已缚住了那五六个酋领 , 命将斩首 。小勃律国王及吐蕃公主已逃入山洞 , 仙芝招谕 , 才肯出降 , “遂平其国” 。仙芝急令席元庆砍断娑夷桥 。当天傍晚 , 吐蕃入援大军赶到 , 但桥已砍断 。这座藤桥长有一箭之地 , 修复需要一年的时间 。吐蕃虽心急如焚 , 却坐视不能相救 。九月 , 高仙芝押着小勃律国王及吐蕃公主经赤佛堂路回到连云堡 , 与边令诚会师后 , 班师回安西 。自平定了小勃律国之后 , “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