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吐蕃战争全解析持续百年的唐吐之战( 四 )


天宝六载(747年),高仙芝攻下小勃律,附近依附吐蕃的20余个小国重新归附唐朝 。天宝九载(750年),又攻破依附吐蕃的竭师国(今巴基斯坦奇特拉尔) 。天宝十二载,唐将封常清先后攻破大勃律(今克什米尔巴勒提斯坦)和西域东部要道上的播仙(今新疆且末) 。至此,唐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全面胜利 。唐也发展到了其顶峰 。
四、安史之乱后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调河西、陇右、西域等地军队的精锐东援 。吐蕃乘虚而入,当地守军力不能支,河陇、西域之地先后为吐蕃所占 。唐蕃战争的主要战场东移到今宁夏、甘肃东部、陕西以及四川西北部,唐蕃双方由以河陇、西域两个战场互相策应改为以今陕甘宁一带和今川西北一带两个战场互相策应 。吐蕃经常长驱直入唐境,唐都长安也处于吐蕃的威胁之下,代宗广德元年(763年),甚至一度攻占长安 。当时,唐将郭子仪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广设疑兵,吓阻敌军 。吐蕃不知虚实,据长安10余日后退走 。
这一时期,唐朝大量从内地调兵到边境防御吐蕃 。因吐蕃多在秋高马肥时进攻,这些军队被称为防秋兵 。唐朝虽然在战略上完全处于防御态势,但仍力争以战役和战斗上的进攻来挫败敌军,采用的仍是依托坚固据点实施机动防御,并伺机反击的战略 。如永泰元年(765年),吐蕃与回纥等连兵入侵,围泾阳(今陕西泾阳) 。唐军避其锐气,严守不战,并离间二者的关系 。待吐蕃撤退时,又与反戈的回纥合击追击,大破吐蕃(参见“奉天、灵台之战”) 。大历三年(768年),吐蕃攻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 。唐朔方骑将白元光反击,在灵武外围歼敌2万 。同时唐将李晟迂回敌后,奇袭吐蕃后勤基地定秦堡(今甘肃临洮境内),焚其积聚,迫使吐蕃撤围退走 。德宗贞元二年(786年),吐蕃入侵,长安震动 。李晟派精兵于汧城(今陕西陇县)设伏,击败吐蕃(参见“汧城之战”) 。此后又派兵袭破吐蕃后方的摧砂堡(今宁夏固原西北),并焚其积聚,吐蕃被迫北撤 。贞元十七年(801年),吐蕃攻灵(治今宁夏灵武西南)、朔(治今山西朔县)等州 。唐以“围魏救赵”之策,派西川节度使韦皋从成都西山攻入吐蕃 。韦皋军转战千里,大破吐蕃,迫使吐蕃从灵、朔撤兵南下(参见“维州之战”) 。
这一时期,唐和吐蕃都很重视建立反对对方的同盟 。起初是吐蕃联合回纥、南诏攻唐,后来唐分化瓦解了吐蕃与回纥、南诏的同盟关系,并北和回纥,南通南诏,西结大食、天竺,使吐蕃四面受敌,其兵力大半驻在西域,抵御大食的东进 。从此,吐蕃再也无力大举攻唐 。
五、穆宗至唐末时期
从唐穆宗至唐末(821—907年),唐蕃战争已入尾声 。吐蕃此时已进入衰亡时期,由于对大食、回鹘等的战争占用了其大部兵力以及内部矛盾加剧,已无力东进 。唐朝也由于内有藩镇割据混战,外有与南诏等的战争,也无力西进 。于是双方自穆宗长庆年间会盟(参见“长庆会盟”)修好之后,除偶有边境冲突外,一直没有发生大的战事 。至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河陇汉人在张议潮率领下驱逐吐蕃之役,严格地说已不属于唐蕃战争的范围 。
【唐朝吐蕃战争全解析持续百年的唐吐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