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称:周瑜度量大诸葛亮三气周瑜不存在( 二 )


2、周瑜到底是哪里人?
采访人员:周瑜到底是哪里人,为何现在出现了争议?
李卫生:这实际上不是问题,因为《三国志·周瑜传》明确记载:“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 。”即周瑜是庐江郡舒县人,也就是今天的安徽舒城县人;后来的史书和史料都这样记载 。只是近年来,舒城的一个邻县硬说他们那里才是周瑜故里 。因此出现了所谓的周瑜故里之争 。
寻根周瑜,须弄清东汉和西晋时期的“舒县” 。
最早记载周瑜的是西晋史学家陈寿 。他所著《三国志》是权威史书,周瑜是哪里人历来皆以此为据 。
舒县,始设于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历经东汉,三国时废除,西晋再次设立,至南北朝,存续时间近700年 。史料证明,舒县的范围很大,包括今天的安徽舒城、庐江、桐城、怀宁、无为、鹊尾渚五县和地区,远非今天一个县的概念 。
但是,舒县的主要地区在今天的舒城县,陈寿所生活的西晋更是如此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 。”原注:“以舒之众屠破六县 。舒,今庐江之故舒城县也 。故六城在寿州安丰南百三十里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典传记》注:“率领舒之军屠六 。舒即今安徽省舒城,六即六安 。”《汉书·高帝本纪》中也有“以舒屠六”的记载,注解“舒”与“六”也都是今天的舒城和六安,从而说明舒城在汉时属舒县 。
《三国志·臧霸传》和《三国志·张辽传》中臧霸在舒县等地讨伐东吴陈兰的史实,以及史书中出现的“舒”、“舒口”等地名均在今天的舒城县,证明舒城在汉时属舒县 。
宋·王象之《舆地纪要》第45卷庐州沿革引《元和郡县志》:“开元二十三年,刺史竹承构奏,于故舒城置舒城县 。”即唐朝设置舒城县时是在“故舒城” 。“故舒城”即《后汉书》李贤注所称的“舒县故城”,即舒城是汉时舒县中心 。
宋《太平寰宇记》更是把舒城与舒县的关系和舒城县名的由来记载得十分明确:“舒城为古舒县”,“舒城县,取古舒县城名” 。
汉领舒县等地的时称“舒王”的羹颉侯刘信城邑(舒县治所)及死后丧葬地均在今舒城县,皆证明舒城汉时为舒县 。《安徽省志·建置沿革志》记载:“羹颉侯邑位今舒城县西北15公里 。”“离此(注:舒县城邑)不足3公里俗称舒王墩为羹颉侯墓 。”《安徽省志》还记载,刘信在位时,还在其封地今舒城县干汊河镇七门岭兴修水利,建成了与都江堰齐名的汉代两大水利工程“七门堰” 。
正因为以上记载,《辞源》第三册(商务印书馆,1982年1月出版)对“舒城”作了解释,认为舒城是春秋以前群舒国故地,汉建置舒县,唐又在此建置舒城县:“舒城,县名,属安徽省,春秋时舒庸、舒鸠诸国地 。汉置舒县 。三国时废 。唐开元间复置舒城县,属庐州府,历代相因 。”
舒县还包括今天的桐城市 。《后汉书·郡国志》记载:“舒有桐乡” 。桐乡,即今天的安徽省桐城市 。
今天的庐江县汉时也属舒县 。《汉书·地理志》“舒县”注:“故国,莽曰昆乡”,《宋史·志》云:“庐江县有昆山矾场 。今庐江县南有大小矾山,是汉舒县兼有今庐江县境” 。
清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姚鼐,在《汉庐江郡县沿革考》里分析了汉时舒县的范围:“舒县,盖得今舒城南、桐城北、庐江西地” 。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修编的《续修舒城县志》对舒县的地理范围有更全面准确地记载:汉时舒县的疆域“有桐乡、鹊尾渚,盖得今县(注:即舒城)及庐江全境、桐城北境,无为西南境,绝长补短,逾三数百里,屹然一大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