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合肥大败孙权主因是东吴内斗

孙策临终之时,曾经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在赤壁之战胜利后,曾经立主投降的张昭一派在朝中成为众人唾弃的对象,已经被取消了发言权 。之后的许多年,每当张昭一派想要对抗君权,孙权都会打出张昭曾经主张投降这张牌,让张昭一派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 。可以说,在内部政事上,孙权已经取得了控制权,可对外军事上则不同,随着赤壁之战的胜利,周瑜在东吴军队中的威信更加高涨,俨然凌驾于孙权之上,周瑜的许多军事行动不请示孙权就直接行动,可孙权的调派兵将却必须得到周瑜的配合 。作为一个年近三十,掌权十年的君主如何能够忍受权臣周瑜对自己的挟制?于是,一场由孙权发动的夺取东吴军队最高指挥权的战斗发生了 。


在赤壁之战后,孙曹刘三家争夺的焦点乃是荆州地区,严格的来说,是南郡襄阳地区 。周瑜亲自指挥作战,牺牲了无数将士的性命终于夺取了荆州重镇南郡 。此时,周瑜病重,于是退回柴桑养病 。此时周瑜不能亲自处理公务,分派亲信甘宁把守巴陵郡,凌统把守汉阳郡,对抗曹操防备刘备 。对于孙权而言,此时正是夺权的最好时机 。
我们看看书中参与孙权这次夺权行动的有那些人 。
第一位,老将程普 。程普本是孙坚时代的老将,在孙策初立的时候功勋极大,在赤壁之战时,本来也是既有机会成为东吴军队统帅的人物,但因为孙策有遗命在先,孙权不得不任命周瑜 。程普心中恼火,将领之间都说程普与周瑜不和 。虽然之后由于周瑜主动降低身份,向程普示好,程普也就顺水推舟,和周瑜握手言和 。但这只是表面,两人的夺权之争从来没有停止 。当周瑜病重时,孙权从周瑜手上调走了程普,来参加自己的行动 。“闻程普兵到,孙权大喜,亲自出营劳军 。”程普的到来,就意味着孙坚时代的一批老将军集体来投,这些人久掌兵权,都是东吴军中的实权人物 。有的人已经投靠到周瑜的门下,比如说黄盖(在赤壁之战胜利后,黄盖的境遇很不得志,一直在地方担任文官,郁郁而终),但多数人还是在程普的旗下 。
第二位,赤壁之战的大功臣鲁肃 。鲁肃是周瑜的好友,也是由周瑜亲自引荐给孙权的东吴名臣 。在赤壁之战前,鲁肃在东吴的政治地位并不高,此人主张联刘抗曹,但在东吴文官中并没有市场 。无可奈何只能游说诸葛亮,由诸葛亮出面叫阵东吴那些迂腐保守的文臣 。最后,鲁肃明确的告诉孙权,一旦降曹,张昭等人都可以继续当官,唯独孙权必死无疑,从而坚定的孙权抗曹的决心 。可以说,在战场上战胜曹操的是周瑜,在政治上战胜曹操的是孙权 。而由于赤壁之战的胜利,鲁肃俨然成为东吴文臣首领,在武将之中也拥有很高的威望 。尤其重要的是,鲁肃是孙权一手提拔的官员,也是东吴当时唯一的一位在智谋韬略影响等等各个方面仅次于周瑜的领袖式人物 。于是,“人报鲁子敬先至,权乃下马立待之” 。孙权对鲁肃的待遇,已经超越了君王对臣子的礼节,于是众将很是吃惊 。之后,“权请肃上马,并辔而行”,还悄悄的告诉鲁肃:“孤下马相迎,足显公否?”为了笼络鲁肃不惜如此 。鲁肃也明确表态:“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使肃名书竹帛,始为显矣 。”鲁肃就是要告诉孙权,我并非周瑜一派,在鲁肃的心中,孙权不仅仅是江东的吴侯,更是未来的天下之主 。为了帮助孙权达成一统天下的宏伟目标,自然要帮助孙权巩固军权了 。


第三位,东莱太史慈 。太史慈是孙策时代的悍将,曾经在神亭和孙策一战,名扬天下 。之后,太史慈帮助孙策平定豫章郡,扫平前扬州刺史刘繇的残余势力,建立大功 。在江东平定之后,荆州刘表派遣侄儿刘磐骚扰江东,孙策派遣太史慈前往驻守,负责江东南方所有事务,刘磐多次战败,从此不敢侵扰 。不过,太史慈在赤壁之战中却不得重用,没有任何出彩的表现 。确实,从周瑜的角度看,赤壁之战必然要用自己信任的将领,而太史慈一向只是服从孙策个人 。于是,周瑜仅仅是让太史慈监酒 。太史慈很郁闷 。孙权此次出征,太史慈是作为孙权一方的第一悍将出场 。太史慈本希望在这场战斗中扬名立万,建立军功,谁料想遇上智勇双全的张辽,最后不得不感叹“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虽然骁勇,却时运不济,只能郁郁而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