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评价洪承畴?洪承畴是功臣还是罪臣

洪承畴(1593~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先仕明后降清,康熙四年(1665年)去世,享年73岁 。获赠少师,谥文襄,赐葬京师,立御碑(其墓地在北京海淀区车道沟) 。乾隆因洪承畴为叛明降清的人,列于贰臣甲等列入《清史·贰臣传》 。
如何正确对待和评价洪承畴
历史毕竟是历史,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绝不允许杜撰或篡改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以史实为依据,实事求是,客观评价,才能站得住脚,违背这个原则,对历史人物作不公正的评价,早晚是要被翻案 。王宏志著《洪承畴传》于1997年5月再版时,她特意在封底加上这样一段话:“降清始末内幕,开清第一功,忠臣乎?奸臣乎?历史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结论” 。就是强调史实最有发言权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提出衡量古代文学遗产是否值得肯定的标准:“无产阶级对于过去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必须首先检查它们对待人民的态度如何,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 。这个原则和标准同样适用于评价洪承畴 。
一、根据唯物史观,对待人民的态度和历史上对中华民族是否有贡献来看,洪承畴对人民有益,对社会和国家有功 。
“生平事迹”已作简介,洪承畴随多尔衮入京时,针对以往清兵到处烧杀掠夺的野蛮行径,提出约法三章:“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务”,同时免除三饷 。进军江南和云贵,又减少苏杭赋税,停征漕粮,疏请朝廷赈济边民 。这就是洪承畴“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的政绩 。再者,他借助入内院佐理机务,参与国家大计之机,制订一系列安邦定国的重要措施,诸如袭明制,行保举,选人才,学汉语等 。招抚江南时,贯以“以抚为主”的方针,招抚安徽、江西要地十三府,以及豫、鄂、湘四十余寨 。招降福建郑芝龙,减少战争损失和生灵涂炭 。经略西南王省,实行“以战为守”,“广示招徕”,“开垦田亩”等政策,迅速绶靖南疆,实现国家统一 。综上所述,洪承畴有惠于人民,有利于社会,有功于国家,应予充分肯定 。
二、要从中华民族是个多民族国家的观点出发来评价洪承畴 。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大家庭 。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都是同胞兄弟 。民族不分大少,应一律平等 。汉族可以当皇帝,统治中国,兄弟民族同样可以掌权,治理国家 。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家政权经历过几十次更迭,其统治时间有的长达数百年,有的则只有几年或几十年 。满洲贵族建立的清朝,统治中国的时间达267年之久,它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王朝 。以清代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洪承畴顺应历史潮流,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本属应该基本肯定的历史人物 。但由于受儒家传统观念和狭隘民族主义思想影响,历史以来,人们对洪承畴的评价总是有偏见,说他是“大节有亏”之人,甚至给扣上“汉奸”的帽子,使洪承畴蒙上不白之冤 。对洪承畴的评价,关系到满汉两族的民族感情和民族团结 。记得1996年12月在石狮举办的“洪承畴在清初的历史作用”研讨会上,辽宁省社科院研究员何溥滢女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是满族人,如果将说洪承畴是“汉奸”,那我就不算中国人?”这说明对洪承畴的评价,千万不能从狭隘的民族心理出发,要将其放到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评价 。我们要颂扬民族气节,但必须将民族气节与对封建王朝的“愚忠”区别开来 。只有这样,才能公允评价洪承畴,还其历史本来面目 。
三、民间传说不是正史,不能作为评价洪承畴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