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节日简介哈萨克族有哪些传统节日】哈萨克族的节日主要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和纳吾鲁孜节 。前两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 。在这三大节日中 , 历史悠久的当属纳吾鲁孜节 。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 。
肉孜节(开斋节)
这个名称来自波斯语音译 , 而阿拉伯语的音译则为“尔德·菲土尔” , 意为“开斋节”或“尔德节” , 所以“肉孜节”又称为“开斋节” 。这个节日来源于伊斯兰教 , 但现在已经变成了哈萨克族的群众性节日 。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 , 每年伊斯兰教历9月 , 教徒要封斋30天 , 即1个月 。
在斋月里 , 教徒每天黎明之前吃早饭 , 然后整日不进食 , 连水都不能喝 , 只有等太阳落山 , 叫拜之后才能吃晚饭 。也就是说在斋月里教徒每天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吃两顿饭 。斋戒是教徒必行的“天命”功课 , 象征着内心负疚的穆斯林向安拉忏悔和赎罪 , 以此来培养教徒成为能够忍受饥饿、克已禁欲、畏主守法的人 。30天封斋结束之后 , 就是为期三天的肉孜节 。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传入哈萨克族人民之中后逐步形成的 , 是按照伊斯兰教历法进行的节日 , 它在肉孜节之后70天 , 称为回历的新年 , 也叫大节 , 比肉孜节隆重 。“古尔邦”一词系阿拉伯语音译 , 意为“牺牲”、“献身” , 俗称“献身节” 。
在伊斯兰教义中相传先知伊卜拉欣梦见安拉 , 安拉命他宰杀自己的儿子 , 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 , 他惟命是从 。正当伊卜拉欣准备执行时 , 安拉深为感动 , 特派人送来一只黑色绵羊代替 。伊斯兰教根据这个传说 , 规定每年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宰杀牲畜 , 祭祀安拉 。
节前 , 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 , 每个家庭都要准备包尔沙克(油炸果子)、油饼和各种点心 , 富有的人家宰羊、宰牛或宰骆驼 , 待客或馈赠 。节日清晨 , 男性穆斯林要沐浴更衣 , 到清真寺做礼拜 , 听阿訇讲解教义和“古兰经” 。回到家立即洗手 , 宰杀牲畜 。宰羊时 , 传统习惯不绑羊腿 , 据传说 , 宰的这只羊是上天堂乘骑的牲畜 , 绑了腿就没法行走 , 也就上不了天堂 。
宰后切成大块煮 , 熟后放在大盘子内 , 客人来后 , 主人便当着客人的面用刀子削成片 , 热情地请客人吃肉 , 并请喝一碗肉汤 。在节日期间 , 男女老幼都穿上节日盛装 , 走亲串邻 , 祝贺节日 。哈萨克族人民在古尔邦节还要举行赛马、叼羊、姑娘追、摔跤传统娱乐活动 。
纳吾鲁孜节
“纳吾鲁孜”哈萨克语为“辞旧迎新”之意 , 按照哈萨克族的古代历法 , 这个节日表明新年春节来临了 , 哈萨克族人民将从这一天开始的月份叫做那吾热孜月 。
这一天 , 各家各户都吃一种用小麦、小米、大米、面、盐、肉、奶子7种食品做成的那吾热孜饭 。这种饭香味扑鼻 , 咸淡适宜 , 营养丰富 。人们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互相登门祝贺 , 主人要用亲手制作的那吾热孜饭招待客人 , 饭后 , 人们尽情欢唱、歌舞、做游戏 。
为了送旧迎新 , 预示丰收 , 人们不仅吃“那吾热孜”饭 , 还要食用珍藏过冬的马肋条灌肠、马肥肠、马碎肉灌肠、马脖肉、马盆骨包肉和其他肉类等 。在这一天 , 人们成群结队地从一个阿乌勒到另一个阿马勒 , 走家串户 , 吃“纳吾热孜”饭 , 唱“纳吾热孜”歌 , 互相拥抱、祝贺新年 。在节日期间 , 还要开展各种体育娱乐活动 , 有牧民们喜爱的绕口令、猜谜语、弹唱、对唱、摔跤等 。
- 哈萨克族的语言和文字是怎样发展的
- 君王后是谁?春秋战国时齐襄王的王后君王后简介
- 瑶族礼仪简介瑶族对待客人是都有啥礼仪
- 瑶族节日瑶族人怎么过赶鸟节
- 瑶族婚姻是父母包办吗?瑶族婚俗简介
- 瑶族节日瑶族传统的#039;姑娘节是怎样过的呢
- 藏族节日藏族望果节是怎么来的
- 隋朝王雄诞的简介王雄诞与汪华的关系
- 安禄山生平简介安禄山是安史之乱的元凶吗?
- 哈尼族最盛大隆重的节日扎勒特是咋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