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军事家孙武讨伐楚国动员了多少兵力?

孙武认为 , 以吴国现在的国力、兵力与楚国相较 , 还不是一个级别 , 楚国地大物博 , 军力庞大 , 即便这几年经吴国努力骚扰 , 其实力有所削弱 , 但鉴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之不变真理 , 与楚国全面开战 , 占上风的还是楚国 。
欲摧强楚 , 还要继续这种弱楚努力 , 继续等待机会 。
阖闾觉得孙武分析有其道理 , 强忍下一举吞掉楚国的欲望 , 边境维持与楚国相持 , 国内开始了自身强军 , 孙武帮助阖闾“申明军约 , 赏罚必信” , 开始建立一支经过严格训练的的部队 。
《吕氏春秋》记载:“阖闾之教 , 孙、吴之兵 , 不能当矣 。”――可见经孙武所训练士兵的战斗力 , 逐渐名冠华夏 。
战机出现了:据《东周列国志》记载:楚国的令尹囊瓦因为索取贿赂未成 , 一怒之下囚禁了两个属国的国君 , 蔡国的蔡侯和唐国的唐成公 , 且一关就是三年 , 直到他索要的宝马与裘、佩到手才释放了这两位小国国君回国 。
这是在向天下宣告:楚国贪官当政 , 已经让属国都忍无可忍 , 贪官能亡国 , 此理古今不变!
这下也导致了蔡、唐两国与楚国公开翻脸 , 纠集了北方十八国会盟伐楚 , 但是 , 会盟会了几个月也没会出什么结果 。
最后蔡、唐两家终于明白 , 吃柿子专拣软得捏才是真理 , 谁愿意出手专砸硬核桃?大家都是玩嘴炮的 , 没人愿意当真与楚国开战 。
两位回头南望 , 发现还有个专与楚国作对的吴王 , 于是各使高招动员阖闾对楚开战 。
对阖闾来说却是:正瞌睡 , 有人送来了枕头!立即询问孙武:“当初您说不可攻郢都 , 现在怎么样?”
孙武回答依旧谨慎:“囊瓦贪得无厌 , 而唐国和蔡国都在怨恨他 。必须联合唐、蔡二国一起行动才行 。”
孙武提出了联合唐、蔡的先决条件 , 这不在话下 , 蔡侯甚至不惜送来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换取吴国出兵 。
吴王阖闾开始征集全国军队 , 至于实际出动多少?春秋时期人口稀疏 , 各国的常规兵力较少 , 像楚、晋、齐这种号称拥有万乘兵车的超级大国 , 举国兵力也不过十余万到二十万不等 。
吴国此时还难说是一个军事强国 , 有些野史记载出兵“十万人” , 很可能是加上唐、蔡两国的部队再来上个“号称” , 吴国本土也需要留守部队 , 《史记》中记载的出兵三万 , 应该是个比较靠谱的数字 。
吴军凭借的是质量 , 不是数量 , 假如以数量预期胜负 , 那就干脆别打了 , 与拥有二十万以上大军的楚国作对 , 等于前去自杀 , 这里阖闾倚仗的是孙子以及他的用兵理论:“兵非贵益多也!”——兵贵精不贵多 。
吴国的士兵经过孙武近乎残忍的训练 , 已经成为一支傲视天下的虎狼之师 。《尉缭子》中记载:“有提三万之众 , 而天下莫当者谁?武子也 。”
三万之众即能纵横天下 , 这是多么令人咋舌的战力?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指挥能力?
“三国联军”对楚国全面开战 , 三支兵马合在一起也就五六万人吧 , 孙武被委以指挥全军的主将 , 但就实际权力来说 , 由于吴王阖闾随军出征 , “主将”做主必然被打折扣 , 君主亲征 , 全军只能听从吴王一人命令 , 孙武只有用兵法说服吴王 , 间接实施军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