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副 食
满族人喜食酸菜 。
火锅:以酸菜、粉条、蘑茹、猪肉或其它禽兽之肉做的“火锅”,是满族传统的饮食风味 。自清代以来,一直传承不衰 。
血肠:满族喜吃猪肉 。逢年节杀猪时,都要请客,名曰“吃血肠” 。猪血兑上温水放上调料,灌到猪肠里,煮熟即可食用,名为“血肠” 。
鹿尾(yer):易县西陵满族乡忠义村、龙里华村、泰和庄村居住的满族,还有一种叫“鹿尾”的特殊食品 。其做法是将猪肝切成泥,用煮肉汤加东北大松籽、姜汁、香油、麻酱、鸡蛋等原料调成糊状,灌到猪大肠里,煮熟后即可食用 。待客时切成手指厚小块,放到碟里,每碟八块 。吃时必剩两块,否则为不敬 。
樽(dun)菜:选细嫩白菜心,用线绳捆成拇指粗,捆一节切一节,长约二寸,用开水焯后,摆放好,用小米米汤浇在上面,放酸为止 。吃时用水洗净,放入盘内,撒上白糖后食用 。其味酸甜可口,又脆又香 。
(三)糕 点
萨其玛:满族传统糕点 。用面粉、大油、白糖、鲜蛋、麻仁、桂花、果料等制成,色泽金黄,绵软香甜,软硬适度 。具有百年历史的保定四美斋糕点铺制作的“萨其玛”,至今盛名不衰 。
大八件:易县“大八件”糕点,每种上面都打有红戳 。大八件为:萨其玛、馓子、大饽饽、双麻、福寿糕、蜜食、扒拉饼、蓼化 。
7.服装: 旗装 。清代满族人都以穿旗装为贵为荣 。入关前满族男子一般都穿箭袖袍,“窄袖、盘领、缝腋,”“其长中及小腿,取便于骑也” 。官员入朝,“俱用披肩领,平居只有袍” 。披肩领,即在无领子的旗装上加上披肩大领,以别臣庶 。入关后,一般都穿无领、箭袖、左衽、四开衩、束腰、“马蹄袖”旗袍 。马蹄袖平时挽起,出猎作战时则放下,覆盖手背,冬季又可御寒 。到清嘉庆、道光年间,一般旗人已不再穿箭袖袍,只有满族官员人朝时才穿箭袖袍,平日则着宽襟大袖袍 。40年代后逐渐减少、消失,为中山装、便装、西装、时装所代替 。
清代,女式旗袍为“服褥裙(围裙),多以黑紫”,上身穿“团衫,用黑紫或皂及绀,直领,左衽,腋缝” 。辛亥革命后,女性旗袍宽襟大袖,下摆有绣花纹饰 。4 0年代后,逐渐由宽袖变窄袖,直筒变紧身贴腰,臀部略大,下摆回收 。这种旗袍到60年代初还比较盛行,并作为一种礼服 。农村姑娘结婚都穿这种旗袍 。发展到现在,旗袍样式有所改进,一般长至膝,下摆无纹饰,在色彩和选料上更为讲究 。
满族,喜内着旗袍外套“马褂” 。“马褂”有长袖和短袖之分 。短袖“马褂”褂短至脐,袖长至肘,便于骑射 。满族还喜欢在旗袍外套坎肩 。有对襟、琵琶襟、一字襟等样式 。还有一种勇士坎肩,满族称“巴图鲁”坎肩,左右两肩开扣,穿脱方便 。
满族男子喜欢穿套裤 。“套裤”只有裤筒,无裤裆 。有夹有棉,有皮制也有布制,并有单腿和双腿之分 。清代满族人出征或行猎都穿用此裤 。至今居住在山区的满族人,上山打猎、砍柴、放牧还都穿皮质套裤,以耐刮耐磨 。
8.姓 氏:满族姓氏有670多个 。清代,满族人习惯于只出名不冠姓 。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曾下令满族人一律冠姓入籍,于是满族老姓逐渐消失,逐步简称或译为汉字姓 。据调查,今河北省境内,有的满族人上推三代,还称满族老姓 。今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的满族,共有七个大姓氏,或按满族老姓译为汉字姓,或以本姓的第一音节为姓,其中瓜尔佳氏译姓关,钮祜禄氏译姓郎,爱新觉罗氏译姓赵,完颜氏译姓王,伊尔根觉罗氏译姓赵,章佳氏改姓章,富察氏改姓傅 。承德县满杖子乡李氏,原姓萨克达氏,石灰窑乡白氏系瓜尔佳氏 。承德市区佟山和两家满族乡、满杖子乡、八家乡的佟姓系佟佳氏 。三沟镇壮孤山村刘氏系宁古塔氏 。岗满族乡何姓系赫舍里氏,赵姓系伊尔根觉罗氏 。六沟镇南房申沟黄氏系乌雅氏 。太平乡、十道河乡王氏系完颜氏 。围场护围满洲兵丁后裔有佟(佟佳氏)、 白(巴雅拉氏)、 那(那拉氏)、 安(安佳氏)、 张(章佳氏)、 赵(伊尔根觉罗氏)、富(富察氏)、关(瓜尔佳氏)等八大姓 。简称或译为汉字姓的还有易县的巴氏、戴氏,定兴县的闻氏,邯郸的叶氏、文氏,丰宁满族自治县的海氏、桂氏、那氏等等 。
- 情人节的传说中国传统情人节七夕的传说故事
- 满族的节日满族的节日有哪些及其怎么来的?
- 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
- 古代人如何过中秋节的?唐代女人爱拜月
- 古时候怎么过中秋?古人中秋节常做的十件事
- 万圣节是几月几日?西方鬼节万圣节的由来
- 清明上河图上究竟有多少人?清明上河图的资料
- 滴血认亲古代的亲子鉴定滴血认亲靠不靠谱?
- 皇妃贾元春的悲剧:贾元春省亲为何会泪流满面?
- 红楼梦中的柳五儿是谁?柳五儿简介及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