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的风俗习惯盘点满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二 )


4. 节日 : 河北省满族节日与汉族相同,主要过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但习俗有所差异 。
春节:旧时,满族家庭在春节期间要祭祖、祭大 。祭祖时,祖宗板上贴“白挂钱”、摆祭品、烧檀香,族长歌颂祖宗功德,家族人长幼依次跪拜 。现祭祖之俗已简化,只在年节给祖先烧香摆供致祭 。祭天,即在院中竖一高杆,上置锡斗,斗内放猪肠等物,供乌鸦食用 。此杆名“索伦杆子” 。现“索伦杆子”已非常少见 。多数满族家庭在院中竖起灯笼杆子,年三十日至正月十五日(有的地方到正月初六),每到晚上,点燃灯笼,祝愿人寿年丰 。
另与汉俗不同之处是,满族家庭“除夕”守岁至半夜,即吃饺子或手扒肉 。
端午节:端午节是满汉共同节日,但满族并非纪念屈原,而是祈祷解瘟 。农历五月初五,满族家家屋檐及门楣都插上艾蒿,还用红黄彩纸剪成宝胡芦贴在缸上,意在解瘟 。
中秋节:与汉族相同 。
此外,满族也过元宵节、二月二、清明节、腊八、“小年”等节日 。
5.礼仪:(一)敬 老
满族有敬老重礼之风 。清代,遇有新君即位,或重大节庆,有时在全国各地挑选千名德高望重的老人到京,举行盛大的“千叟宴”,以示国家对老人的尊重 。定兴县周家庄村马氏于嘉庆二年 (1797)所立碑文记载,马氏第四世特顺(即马调)曾于嘉庆元年(1796)到北京参加过“千叟宴”,并恩赐为“九品登仕郎” 。
民间,敬老之风尤为突出 。对长辈,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 。小辈每隔三大要给长辈请安 。问安时,行礼完毕,“皆侍立,不命之坐,不敢坐” 。
(二)礼 节
清代满族的礼节繁杂 。主要有请安、打干(妇女为蹲安)、靠肩礼和顶头等 。晚辈每天早晨起床后、晚睡前,要给长辈请安,媳妇还要给长辈装烟 。妇女走亲串友或往娘家赴宴,要向公婆请假,回来后要问安 。平时在途中或街市上遇长辈或相识者,要问好、打千 。如外出时间较长,途遇长辈要行大礼(叩头),平辈人互致寒喧 。
满族人待客热情并讲礼仪 。如有亲朋好友来家拜望,主人会热情接待,并互致问候,敬烟、敬茶,较富裕家还拿糕点、瓜果敬客,并挽留吃饭 。
家庭中闲谈或吃饭要请长辈居上坐 。要求媳妇既热情又稳重 。未出嫁的姑娘则不受约束,较为随便 。“旗俗,家庭之间礼节最繁重,而未字之小姑,其尊亚于姑,宴居会食,翁姑上坐,小姑则坐,媳妇则侍之于旁,进盘匝奉栉巾惟谨,如仆媪焉” 。
现在,个别地区老年人之间,仍有行请安、靠肩等礼者,年节、长辈寿辰还要行大礼,以示祝贺 。农村有的满族家庭依然奉行媳妇对长辈及小姑之礼,不然被耻笑为不懂节,受人非议 。
6.饮食: 满族饮食品种繁多,风味独特
(一)主 食
主食最大特点是“粘” 。早自清代,满族人就喜欢粘食 。取其易存放、耐饥饿、便于游猎和远途征战携带之利 。
今河北各地满族家庭,普遍喜欢用粘米面做饽饽、凉糕、切糕、炸糕等食品 。
樟椤叶饼:青龙满族自治县的一些乡村,夏季喜欢用粘米面做“樟椤叶饼” 。方法是把粘面和好摊在楞叶上,中间放馅,合上后蒸熟,其味清香 。
小饽饽:多在冬季以粘米面制作 。饽饽小如鸡蛋,一做几缸几篓,蒸熟后放冷屋冻上,随吃随热 。
荷叶饼:易县西陵满族乡满族家庭有农历二月吃“荷叶饼”的习惯 。荷叶饼用白面做,为扁圆形,里面放香油、盐,熟后掰开成两片(有一面连在一起)、 裹鸡蛋、肉片、芥菜等,卷成荷叶形,即可食用 。荷叶饼在长城以北和遵化县东陵叫“春饼”,其做法与西陵大体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