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上法正有什么功绩?

法正有什么功绩?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郡(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 。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 。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 。
法正主要的功绩就是辅助刘备夺取益州、汉中 。
刘备占据益州后,急需与蜀中大族豪强结纳关系,因此群下劝刘备迎娶刘璋旧将吴壹之妹吴氏,但吴氏是刘璋已故兄长刘瑁之妻,刘备认为自己与刘瑁同族,这么做有违礼法 。
法正进谏道:“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于子圉乎?”晋文公逃难到秦国时曾娶了亲侄晋怀公子圉的妻子怀嬴 。法正认为晋文公尚且可以娶亲侄之妻而未遭到礼法的抨击,何况于刘备与刘瑁之间还不是亲戚关系 。刘备遂纳吴氏为夫人 。其后刘备赐予诸葛亮、法正、张飞及关羽四人黄金各五百斤,白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作为诸将中最高赏赐 。
法正被任命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 。又命法正与军师将军诸葛亮、昭文将军伊籍、左将军西曹掾刘巴、兴业将军李严五人一起制定《蜀科》,改变刘璋治下益州法纪松弛,德政不举,威刑不肃的局面 。然而法正虽然擅长军事谋略,但在政治谋略上稍差,但知因循守旧却不会变通 。《蜀科》制定后,由于严法治蜀,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豪强十分不满,以消极态度抵触蜀汉政权,为此,法正提出用当年汉高祖入关与民约法三章之事向诸葛亮进言,认为成都初定,宜“缓刑弛禁”,放宽约束 。
法正影视形象
但诸葛亮认为不能盲目沿用汉初的法度,应当因时制宜,懂得变通,于是写了封信《答法正书》给法正,晓以大义,告诉其更深一层的意思 。(《答法正书》:君知其一,未知其二 。秦以亡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 。刘璋闇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 。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 。所以致弊,实由于此 。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 。为治之要,于斯而着矣 。)
当时法正在外掌握着益州首府蜀郡的行政大权(蜀郡下辖成都县),在内仍然经常为刘备出谋划策,是刘备的主要谋士 。法正性格恩怨分明、睚眦必报,掌握大权后,曾经对他有过小恩惠的人都受到他的照顾,他有过小矛盾的人都加以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 。有人向诸葛亮告发,希望他能够禀报刘备,不要让法正作威作福 。而诸葛亮深知法正是深得宠信的肱股之臣,劳苦功高,因此不加过问 。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向刘备献计,认为曹操一举降伏张鲁,却未继续进攻益州,而留下夏侯渊、张郃驻守汉中,一定是内部动乱,而夏侯渊、张郃的才能不足以守住汉中,应该立即发兵夺取汉中 。且告诉刘备夺取汉中的意义:上,可以讨伐国贼,尊崇汉室;中,可以蚕食雍、凉二州,开拓国境;下,可以固守要害,是持久的战略 。刘备赞同,于是率领诸将进攻汉中 。
刘备有一次与曹军在作战中,形势不利,本应马上撤退,而刘备却大怒不肯撤军,无人敢进谏 。当时箭如雨下,法正便走去挡在刘备前面 。刘备赶紧喊道:“孝直避箭 。”法正回道:“连明公也冒着箭雨、飞石,何况我呢?”刘备只好允诺:“我和你一起撤退 。”便暂时撤军了 。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刘备南渡沔水,于定军山、兴势山山麓扎营,与率军前来的夏侯渊部对峙 。当时夏侯渊(字妙才)驻守南线据点走马谷,张郃驻守东线据点广石 。法正采取声东击西之计,让刘备将万余精兵分作十队,趁夜轮番进攻广石 。张郃率亲兵搏战,虽然没有丢失据点,但也抵挡不住刘备军的轮番攻击,于是向夏侯渊要求增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