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了梦想,着眼于自己可做的事,这是务实还是无奈?

我们的情感和认知机制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感性的,一部分是理性的 。
当我们还小时,对于世界的认知、知识的积累、逻辑思维的形成还没有很完善,所以常常放飞自我,任由感性思想生出许多梦想 。
 

放弃了梦想,着眼于自己可做的事,这是务实还是无奈?

文章插图
 
当我们慢慢长大,逐渐对这个世界形成越来越丰富的认知、越来越理性的逻辑思维,遭遇越来越多的不如自己所想的事情,也就认识到许多梦想是怎样的不现实、不符合自己和这个社会,认识到真正的现实生活是应该是怎样的,自己的路要怎样才能走下去 。
放弃梦想、老老实实做好眼前的工作,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无奈和妥协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人总要成长起来,会思考得更全面、更长远,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把关注点放在眼前实际的生活上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自己的一种成长和成熟 。
阿德勒认为:人要有甘于平凡的勇气 。人生是连续的刹那——人生由许多个“此时此刻”的“点”构成,我们需要聚焦在“此时此刻”,把目光放在眼前,活在当下,甘于平凡,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 。
只要我们把当下的这个“点”过好,就能一点一点地连成线,构成人生的线条 。这样才是一种“现实性的人生”,而不是只有梦想和遥远目标的“潜在性的人生” 。
活在当下是一种人生态度 。当然,梦想还是要有的,但是要注意的是,我们要把“梦想”和“幻想”区分开来 。
小时候的梦想也可以说是一种幻想,是一种随性而发,天真烂漫 。当成人以后,梦想应该是一种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理性追求,应该是结合了自己的期望和实际情况,自身的能力、资源、社会需求等方面,为了获得更美好的生活和未来而做出的理智思考和预期,同时有一定的决心和能力去一步步地实现它 。
可以说,现实+能力+行动,是实现梦想的三个必要条件 。
有一位经历了汶川大地震的男孩,被解放军救出后,便立下决心,树立了一个梦想:自己也要成为一名能够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 。此后他便努力学习,然后考入军校,进入部队,经过刻苦的训练,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实现他的梦想,还入选了今年国庆70周年大阅兵队伍 。他的梦想是一种基于现实条件的理性追求,也是可实现的,再通过他的决心、毅力和行动,才能把梦想变为现实 。
【放弃了梦想,着眼于自己可做的事,这是务实还是无奈?】 如果莽顾自身情况,脱离现实,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并没有能力和行动去实现它,那么想再多也只是一场空想,一种幻想,而不能称之为梦想 。
比如上面那位男孩,如果他只是空想一下,并没有投入去行动起来,读书、锻炼、报名入伍,那么他的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又或者,如果他的身体有残疾,那也是不可能参军的,他再有决心和梦想也难以实现 。当然他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去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意愿 。
我们许多人往往会慨叹:自己是为了现实而低头妥协,放弃梦想 。这样看来,我们似乎是因为现实生活的限制而放弃了梦想,很是无奈 。
但是,许多事情的发生都是内外因结合 。心理学家朱利安·罗特的控制点理论说到,内控者把事情的达成归于自己内部的控制能力,外控者则把原因归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因此,对于梦想的追求和实现,也可以从这两种控制点来认识 。
我们可以自问一下:自己是否有决心和能力,愿意行动起来,有足够的控制力去促使自己实现梦想?还是把放弃梦想的理由归到外界因素上?到底是生活和现实让自己妥协,还是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放弃?
有梦想、有勇气、有决心,便放手去尝试、去追求、去实现 。
既然自己条件不足,也不够勇气和毅力去追求梦想,那么便甘于平凡,踏踏实实地认真地过好眼前的生活,也是一种人生之路 。
这两者并非是矛盾的,而是不同的选择和道路 。有的人愿意走这条路,有的人喜欢走那条路 。
每一条路都有独特的风景,无论是走哪一条路,都可以一点一点地连成自己的人生之路,看到不同的风景 。
最怕的是,既然自己选择了这条路,却惦记着另一条路,把时间花在幻想和懊悔上,不好好地走自己眼前的路,错过属于自己的风景 。
当我们愿意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这条人生之路,我们便是在好好地生活,好好地成长,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