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二个皇帝:明惠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史又称其为建文帝 。建文帝下落一直是个迷:建文帝继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在当时的中国大地吹过一阵清风,他重用黄子澄、方孝孺等文人,对当时的政治实行改革,实行惠民政策,重视农桑 。但明惠帝其人由于性格软弱,也最终在削藩的斗争中为人所逼,遂不知去向 。对此,也成为后世史学家们猜测争论的话题 。
明惠帝朱允炆(1377—?),明太祖朱元璋的嫡次孙,明朝的第二个皇帝 。朱允炆1377年十二月五日出生,生母是吕妃,父亲懿文太子朱标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终年71岁 。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 。因削藩,导致叔父燕王发动“靖难之役” 。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国破人不知所向 。清乾隆皇帝追谥恭闵惠皇帝 。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建文帝为嗣天章道诚懿渊恭觐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庙号惠宗 。
家庭状况
祖父——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1398年(洪武31年)驾崩,享年71岁 。
祖母——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马氏,1331年--1382年,享年51岁 。
【明惠帝朱允炆简介及在位时间朱允炆下落之谜】父亲——朱标,即懿文太子 。建文元年,被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 。建文四年(1402年),明成祖朱棣迁兴宗孝康皇帝主于陵园,仍称懿文太子 。
母亲——嫡母:常氏 。建文元年,被追尊为孝康皇后 。
生母:吕氏 。建文元年,被尊为皇太后 。
皇后——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马氏 。
子孙——长子:朱文奎 。建文元年,立为皇太子,谥号和简太子 。
少子:朱文圭,润怀王 。
明惠帝生平简介
明惠帝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孙,太子朱标的长子 。
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虑皇位的继承问题,在此期间,他曾想到了皇四子朱棣,因为朱棣又许多地方都与自己非常相似,但向群臣咨询的时候,大臣刘三吾提出,如立皇四子,那么将皇二、三子立于何地?当时朱元璋已经分封了诸王,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别被封为了秦、晋、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边境重镇,而且手握重兵,一但由于争储而出现内讧,后果将非常严重 。因此朱元璋只得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朱标长子早逝)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朱允炆正式即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 。从年号上不难看出,一个建文,一个洪武,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愿立皇太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亲一样,过于柔弱,过于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严重,恐怕日后会吃大亏 。
建文帝即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使中国大地吹过了一阵清风,他重用黄子澄、齐泰、方孝儒等文人,对先朝的政治实行改革,为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吏都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在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削番,当时的番王多是朱允炆的叔叔,而且手中都有兵权,他们在自己的番地为非作歹,有的甚至摩拳擦掌准备造反 。燕王朱棣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当时朱元璋的前三个儿子都已经亡故,朱棣成为了皇子中的最长者,而且随着朱棣在对蒙古作战的过程中不断壮大,他已经成为了皇权最大的威胁 。
可以说建文帝的削番就是针对燕王一人的 。但建文帝的软弱害了他,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这是他的第一个错误 。他并没有先削燕王,而是从其他亲王下手,这样即引起了亲王们的岌岌自危,还打草惊蛇,使得燕王加紧做出准备 。在建文帝决定对朱棣下手的时候,为时以晚,燕王朱棣迅速扯起了靖难的大旗 。在最初的战斗中朝廷的兵力占绝对优势,但由于李景隆的指挥不当,明军屡遭败绩 。但由于兵力所限,燕军占领的城市都是很快的放弃,因此双方展开了拉锯战 。在此期间明军中涌现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将领,他们的顽强抵抗给朱棣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但是朱允炆的软弱再一次显示出来,他的一道圣旨,“我要活的叔父”使得朱棣逃过了多次劫难,建文帝的妇人之仁最终将朝廷推向了深渊 。经过四年的拉锯战之后,燕王正确分析了形势,只要建文帝在一天,地方军对就会抵抗一天,而且自己就是叛王,但如果一旦攻占了南京,赶走了建文帝,那么自己就可以成为一国之君,相信也没有多少人反对,因为大家都是观望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