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李隆基为什么叫唐明皇而又叫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生于垂拱元年(685年),卒于宝应元年(762年),死后被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自唐朝后期起,人多称其为“孝明皇帝”、“明皇”、“唐明皇”等.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嫡孙,唐睿宗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幼时聪明伶俐,很得祖母武则天的喜爱,一岁半即被封为楚王.5岁时,武则天废唐睿宗,自立为皇帝,改国号大周.9岁时,母亲窦氏即被武则天秘密处死.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桓彦范等大臣乘武则天身患重病之时,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将皇位传于唐中宗.唐中宗即位之后,立韦后为皇后.韦后野心勃勃,她总想和武则天一样,尝尝做皇帝的滋味.而中宗为愚暗之主,政权渐渐掌握在韦后之手.可韦后并没有多少才能,她和女儿安乐公主以及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等人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朝政腐败不堪.中宗景龙二年(708年),李隆基出任潞州(今山西长治)别驾,积极网罗人才,为以后发动政变做准备.不久,罢潞州别驾,返回京城,他更是厚结禁军首领,暗地里结交各种有识之士,培养亲信党羽,等待发动政变的时机 。
景龙四年(710年),韦后毒死中宗后,立时年16岁的李重茂为帝,自己则临朝称制,掌握实权.李隆基乘此机会,发动政变,处死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迫使李重茂退位,拥立父亲李旦复位,李隆基因功封为皇太子.唐睿宗李旦得以复位,妹妹太平公主也出了不少力.由于她善弄权术,议政处事能力甚至超过睿宗,故而逐渐掌握朝政,当时的7位宰相,有4位是其心腹同党.为了更好地巩固自己的权势,太平公主阴谋废除太子李隆基,另立一位软弱无能、老实听话的人为太子.她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不少耳目,要他们暗中监视李隆基的行动,随时向她汇报.李隆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太平公主都了如指掌.她还在睿宗李旦面前搬弄是非,挑拨他们父子关系,没有主见的睿宗不由得有些怀疑太子.这时又有人上言,说五日内有急兵入宫,睿宗召集大臣商议此事时,张说指出:“这一定是有人要离间陛下与太子的关系,如果陛下令太子监国,则君臣分定,谣言自然不攻自破.”睿宗觉得此言有理,遂于景云二年(711年)2月2日,命太子监国,由太子李隆基代行皇帝的某些职权 。
延和元年(712年),天空出现彗星,太平公主指使亲信向睿宗说:“从天象的变化看,皇太子要当天子了 。”这本来是挑拨睿宗与太子的关系,可事与愿违,弄假成真.睿宗立即决定让位传德,把皇位传给了李隆基.李隆基即位之后,太平公主的势力有增无减,他们甚至准备发兵攻打皇宫,处死玄宗.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玄宗立即决定抢先动手,先发制人.先天二年(713年)7月3日,玄宗指挥将士先后处死太平公主的党羽,赐公主自杀,这样就完全除去了心腹之患.事后,睿宗也完全交出权力,29岁的唐玄宗开始亲政.12月1日,大赦天下,改元“开元”.为了巩固皇权,不再发生祸变,唐玄宗采纳姚崇的建议,将政变功臣贬为州郡任刺史,诸王也令出刺外州;同时整顿禁军,处死其首领王毛仲,组建北门四军,并设立由宦官高力士亲自指挥的飞龙禁军,保证了皇帝的安全.开元年间,唐玄宗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取得了唐朝继贞观之治之后的又一大治时期——开元盛世.开元盛世的取得,与唐玄宗在以下几方面的努力密不可分 。
裁汰冗官,整顿吏治.针对当时官僚众多、国库开支庞大的现实,唐玄宗裁减冗官,十去其九;对于闲散衙门,也进行精减,从而提高了办事效率.在此基础上,唐玄宗比较重视选拔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他所任用的几位宰相,如姚崇、宋、韩休、张九龄等人,皆为当时杰出的人才.对于地方官吏的选拔,唐玄宗也非常重视,开元四年(716年),他对吏部选用的县令亲自加以复试,黜退40多名不合格者,并追究吏部选人不当的责任,这就促进了吏治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