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魏武帝曹操杀杨修真实动机是什么?

《三国演义》中的杨修 , 持才傲物 , 又自以为是 , 爱耍小聪明 , 最终 , 因“鸡肋”事件 , 被曹操要了他的小命 。
罗贯中的描写 , 虽然和正史稍有出入 , 但大体还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杨修的确死于曹操之手 。不过 , 曹操要杀杨修 , 倒不是完全因为杨修的持才傲物 , 自以为是 , 爱耍小聪明 。曹操杀杨修 , 这事比较复杂 , 容我慢慢道来 。
杨修之死 , 很容易让人想到许攸之死 。
【解密:魏武帝曹操杀杨修真实动机是什么?】但细细分析 , 其实杨修之死和许攸之死还不大一样 。许攸 , 完全是因为他居功自傲 , 持才傲物 , 不尊重曹操这个领导 , 处处让曹领导难堪 , 最后曹领导实在受不了他 , 才杀之而后快 。许攸的死 , 一多半要算在他自己头上 , 属于自己找死 。
而杨修虽然也持才傲物 , 但他很尊重曹操这个领导 , 对曹操的才学、见识很是钦佩 。西川张松鄙视曹操是无学之辈时 , 杨修赶紧出来为曹操辩护 , 说 , 我家丞相是世所罕有的大才 。然后给张松看曹操所撰的兵书 。可见 , 杨修对曹操还是极为尊重佩服的 。
罗贯中对杨修之死的解释是: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 , 数犯曹操之忌 。
也就是说 , 曹操见不得杨修在他身边那个得瑟劲儿 , 一见他一副自以为是的样子 , 他就窝火 。罗贯中把杨修之死 , 更多的归咎于曹操的妒忌和心胸狭窄 , 其实是在有意抹黑曹操 。
《三国演义》通过六个小故事交代了杨修到底是这么死的?一是曹操在花园的门上写一个“活”字 , 是曹操为了卖弄一下自己的才干 , 而杨修这家伙不给他面子 , 偏要弄穿曹操的西洋镜不可——曹操“忌之” 。二是远方的客人送酥一盒给曹操 , 被杨修一人一口与众分吃了 , 用我们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卖弄小聪明——曹操“恶之” 。三是曹操本想以梦中杀来警戒大家 , 杨修偏要在大家的面前揭穿曹操的险恶用心——曹操“愈恶之” 。四是杨修告曹丕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 , 反被吴质用计陷害 , 曹操认为杨修是陷害曹丕——曹操“愈恶之” 。五是曹操本想试一试曹丕、曹植的才干 , 可杨修偏要教曹植怎么做怎么做 , 结果被曹操知道了 , 坏了曹操的好事——曹操“大怒” 。六是杨修为曹植作答教 , 被曹操得知——曹操“大怒” 。
最后发生的“鸡肋”事件“ , 成了压死杨修的最后一棵稻草 。
关于杨修的真实死因 , 其实历史上早有定论 。《三国志》中是这样记载曹操如何处置杨修的:“太祖既虑始终有变 , 以杨修颇有才策 , 而又袁氏之甥也 , 於是以罪诛修 。”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 , 曹操杀杨修 , 至少有三条原因 。
一 , 既虑始终有变;
二 , 杨修颇有才策;
三 , 杨修是袁氏之甥 。
先看第一条 , 什么意思?什么是既虑始终有变?说白了 , 就是说杨修参与了曹丕、曹植这两兄弟的夺嫡之事 。这是历代统治者最忌讳的 , 一个大臣 , 直接参与未来的储君之争 , 这是取乱之道 , 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曹操 , 不知道就算了 , 一旦知道了 , 他岂能对杨修善罢甘休 。再说 , 曹操已经决定立曹丕为世子 , 而杨修要扶植的却是曹植 , 这不是和曹领导对着干吗?不杀杨修 , 对未来的接班人曹丕早晚是个祸害 , 所谓“虑始终有变” , 就是指这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