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怎样搞调查?登民数书土田度山林( 三 )


至于非经济领域的调查内容 , 在夏、商、周时期 , 主要涉及军队、战争、狩猎和祭祀等情况的调查 。秦汉以后 , 贾谊的《治安策》 , 傅玄的“五条政见” , 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和《十渐不克终疏》 , 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和《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 海瑞的《治安疏》 , 张居正的《论时政疏》 , 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 ,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 , 则大都涉及到政治、思想、文化、科技等非经济领域 。
先客观现实情况调查 , 后主观精神状态调查 。先秦的许多政治家、思想家 , 就很重视主观精神状态的调查 。例如 , 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经》 , 真实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的历史面貌 。它既是对奴隶社会客观现实的描述 , 又是上古时期社会习俗风尚、主观精神状态的反映 。又如 , 管仲的“八观” , 前四观主要涉及饥饱、贫富、侈俭、虚实等经济领域的客观现实情况 , 后四观则主要是对“民”、“臣”和“上意”的主观状态进行调查 , 并据此对一个国家的治乱、强弱、兴灭、存亡做出判断 。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 更重视广大民众的主观精神状态 。例如 ,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所宣扬的“民本”思想、“民权”意识 , 以及“国家兴亡 , 匹夫有责”的精神 , 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 又是对当时民众主观精神状态进行调查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