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快递:隋唐已有邮筒宋朝有招待所

孔子说过: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意思是,品德的流行,比驿站传递王命的速度还要快 。置,就是春秋时传递文书的驿站 。置是一种宽泛的说法,传递文书用车叫传,用马叫驿,步行叫邮,统称为置 。“传车”,“驿马”,就是从这里来的 。
网络配图
据《韩非子》记载,当时五十里一置 。到了秦汉,驿站一般相隔三十里 。驿站里有传舍,可供过夜 。这是最早的官方招待所 。两驿之间,十里设一亭,五里设一邮,刘邦出道之前,就在亭里上班 。汉朝从民间举荐贤才,由卫尉之下的“公车司马令”负责接待,称“公车上书” 。清末康梁的公车上书,就是从这里得名 。
汉朝公文传递速度很快 。西汉时,公文从金城到长安,来回只用七天 。金城在今天的甘肃永靖西北,到西安720公里,可见每天要走400里以上 。当然,那是最快的一种,叫“奔命书” 。今天说的“奔命”的“命”,不是“性命”,而是“命令” 。秦汉时的地方预备兵,叫“材官”,一旦上头有命令,就要立刻奔赴,因此叫“奔命”,曹子建所谓“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是也 。
唐朝有驿站1643所 。这时驿站的功能是兼传递文书和招待官员为一的 。也有私人旅店,叫“逆旅”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就是说天地不过是万物的旅舍 。这也可见,李白出行住的是私人旅店,不是官家招待所 。因为住驿站需要驿券,在京城由门下省发放,在外由诸军州发放 。不同级别的官员,享受不同的待遇,驿站提供的食宿不得超过三日 。如果五品以上的官员因私出差,可以住驿站,但得自行解决伙食 。
网络配图
唐朝有驿有传,驿是日行六驿,180里左右,传是日行四驿,120里左右 。最快的是赦书,因为牵涉人命,日行十驿 。杜牧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通过驿站传送荔枝 。不过驿递荔枝的事汉朝已有之,当时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 。杜甫写诗说,“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支 。百马死山谷,至今耆旧悲 。”借汉朝来讽唐朝,是唐代诗人最喜欢干的事 。唐朝的边疆,还有用骆驼驿递的,叫“明驼使” 。《杨太真外传》中说是杨贵妃发明的 。明驼速度很快,传说日行千里,《木兰诗》“愿驰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是也 。
隋唐时期,还有“邮筒”,不是今天的邮筒,倒类似今天的漂流瓶,是将信装在竹筒里,漂流而下 。唐朝的“飞钱”,类似邮政储蓄,在地方驻京办事处存上钱,可以到地方官府凭票据取出 。唐朝寄私信是熟人捎带 。张籍写诗说,“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而官方邮递是不能这样滞留的 。私邮一般通过“驿驴”,驿驴是酒肆里备的,并不属于驿站 。到了宋朝,欧阳修给人写了篇《相州锦堂记》,有两句“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寄出后觉得不妥,又改了稿子派人骑快马追上,原来只是改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 。
宋初是枢密院管驿递,元丰年间,改由兵部之下的驾部管理 。驾部,顾名思义,类似20世纪的交通部和邮电部 。宋朝以前,平民负责驿递的差使 。宋太祖建隆二年下令,用军卒代替百姓为役夫 。宋朝的驿券叫“走马头子”,是枢密院发放的 。五代以来,都是凭传牒领驿马,宋初有个叫李飞的,用假传牒一路吃喝诈骗,震惊了宋太宗,于是太平兴国三年,改用银牌 。端拱二年,发现银牌还是麻烦,又改回用传牒 。
网络配图
宋朝招待所和邮局的职能已经分离了,招待所叫驿馆,邮局叫递铺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指的就是驿馆 。词里还有一句“驿寄梅花”,当然并非真要快递梅花,而是用南朝的典故:陆凯和范晔是朋友,从江南给范晔寄了枝梅花,“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