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而开放的古代西亚文明 西亚两河文明历史之最

佩特拉古城
由于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对学术话语权的主导性作用,国际学界多关注于西亚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而忽视了西亚文明与亚洲其他文明的交流互动 。实际上,古代西亚文明与其他亚洲文明之间也存在大量的物质、文化与技术交流 。
今天的西亚地区,在人们的印象中,或是战火纷飞、恐怖活动盛行;或是原始而保守、披着神秘的面纱;或是都如海湾国家一般,富得流油 。若放眼整个人类文明大家园,也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这里的文化是单调的、文明是落后的 。但是当你漫步在巴格达的街头或是游览于两旁耸立着高大石壁的佩特拉古城,你可曾想到,这里不仅诞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而且文明的类型多姿多彩,让你目不暇接,稍一接触,便会深醉其中 。
绚烂多彩的古代西亚文明
在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眼里,“环境并非无所不能,但是它会对任何既定地点先天具备的或者后天获得的有利条件产生很大影响” 。孕育了古老的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和波斯诸文明的西亚地区作为古代世界体系的枢纽地带,从很早时候起,就成为连接地中海沿岸各国与亚洲地区的交通要道 。除了通过波斯帝国连接的陆上丝绸之路,古代西亚地区围绕阿拉伯半岛还有三条主要的交通贸易路线:第一条是汉志路(Hijāz Route),这条路线主要以巴勒斯坦和外约旦的红海港口及边区重镇为起点,经过阿拉伯半岛的红海海岸山脉线,抵达也门 。这条线路曾经是亚历山大大帝及其后来的继任者同亚洲其他国家展开贸易活动的海上主要通道,近代汉志铁路基本就是沿着这条线来修建铺设的 。第二条线路是达瓦西尔河道线(Wādi’d Dāwasir),这条线是从也门的东北部到达阿拉伯半岛的中部,再从半岛中部连上另一条河道线——鲁麦河道线(Wādi’r Rumma)后,抵达美索不达米亚东南部 。这条线是古代也门阿拉伯文化与亚述和巴比伦文化交流的主要纽带 。第三条路线是西尔汉河道线(Wādi’s Sirhan),这条线是从半岛中部出发,经过半岛上的焦夫(Jawf)绿洲,抵达叙利亚东南部 。位于今约旦首都安曼以东干旱高原上的古城佩特拉(Petra),在历史上就是这条贸易线上的一个重要据点,是半岛南部阿拉伯人和地中海之间商队往来的必经之地 。亚历山大东征后,就将佩特拉作为希腊人储备粮食的重镇,因此“佩特拉”系希腊语,意思为“岩石”,又被称为“岩石城” 。
如此重要的交通地理条件,使西亚地区成为了所谓的“五方杂处之地”,这里的民族迁徙与流动性强,商贸活动繁荣,物质交换频繁,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得到交流与碰撞,因此文明不仅具有高度活力,而且文明的形态多变,尤其两河流域地区,次第出现的文明形态有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巴比伦文明、亚述文明、新巴比伦文明,其中苏美尔和巴比伦文明构成了两河流域文明的基础 。
文明始于苏美尔 。苏美尔文明是西亚地区两河流域文明的起源 。西亚地区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频繁受当地民族迁徙流动影响,文明的次第更替频繁发生 。发源于西亚塔鲁斯山和扎格罗斯山的两条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在巴格达附近几乎汇合,从巴格达以南的两河流域冲击平原上,其南半段在古时被称为 “苏美尔”,北半段被称为“阿卡德”,这两段又合称为 “巴比伦尼亚” 。巴格达以北的地区被称为“亚述” 。两河流域地区无天然屏障,又位于农耕地区和游牧地区的交界处,因此历史上民族大迁徙频繁发生,文化交流频繁 。该地区次第出现的文明形态有苏美尔文明(公元前3200-前2300年)、阿卡德文明(公元前2300-前2191年)、古巴比伦文明(公元前1894-前1595年)、亚述文明(公元前8世纪-前612年)和新巴比伦文明(公元前626年-前539年) 。两河流域文明的兴衰更替是沿着两河流域逐渐向北发展的,但苏美尔和巴比伦文明始终是两河流域文明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