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历史上的地震灾害资料汇编 一 鸡飞镇历史文化之最

天水市档案局 天水市地方志办公室
二 0 0 八 年 七 月
编辑说明天水市地处甘肃东南部,位于东经104°35′至106°44′和北纬34°05′至35°10′之间,东西长197公里,南北宽122公里,下辖5县2区,面积1.43万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1000-2100米之间 。以渭河为界,天水境内的山脉可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部属秦岭山系,北部属六盘山系 。河流亦分两大水系,沿秦岭主脊线以北为黄河水系,其南为长江水系 。
据有关资料介绍,中国的地震主要分布在台湾周围及西南、西北、华北、东南沿海等五个区域的23条地震带上 。其中“青藏高原地震区”包括了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以及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等国的部分地区 。本地震区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 。据统计,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9次8级以上地震; 78次7-7.9级地震,均居全国之首 。今年“5?12”汶川大地震也是发生在本区域内的龙门山断裂带上 。天水的地理位置正好处于这一区域内昆仑-秦岭巨型纬向构造带和南北地震带交汇处 。著名科学家李四光曾指出:“秦岭西部,在礼县以北,静宁以南,这里花岗岩呈南北分布 。过去有人说北西向的新断裂很重要,有的又说北东向很重要 。看来,问题还在天水 。这个地区在活动 。历史上地震跳来跳去,是一个很不稳定的地区 。选择这里做些工作很有必要 。”(《关于大力加强某些地区地震地质工作的意见》)因此,加强天水地区的地震研究,普及有关的防震救灾知识,增强各级干部和全体人民的防灾意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为了增加对天水地震情况的了解,我们搜集和整理了这一册天水地震史料,供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参考 。希望我们能为天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天水人民的幸福生活尽一点绵薄之力!
本书由史毓英、王奕刚负责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资料截止于2008年5月底 。马毅明、曹炳彦、马玉琴、马新建参与了部分编辑工作,汪开云、裴守业对书稿进行了审阅 。此外,天水市地震局对资料的收集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台小明副局长在5?12地震后抗震救灾期间于百忙中对我们进行了热情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参考书目有《顺治秦州志》、乾隆《秦州直隶州新志》、光绪《直隶州秦州新志》、《天水地震资料汇编》(1982年)以及新出版的《天水市志》、《秦城区志》、《麦积区志》、《秦安县志》、《清水县志》、《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志》、《甘谷县志》、《武山县志》 。对文献资料我们尽可能作了订正 。由于时间紧迫,对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难免有遗漏,加上我们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错误肯定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编 者
二OO八年七月
西周公元前1106年(西周成王九年) 四月中旬,老君山(在今武山县)崩裂,成乱石峡 。(陕西人民出版社《武山县志》)
公元前779年(西周幽王三年) 壬戌,陕甘地震,洛水、泾河、渭水竭枯,岐山崩 。(甘肃人民出版社《秦安县志》)
公元前280年(西周赧王三十五年,秦昭襄王二十年) 秦地(今陕西大部,甘肃东部)地动,坏城 。(中国社会出版社《甘谷县志》)
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 春,乙亥,清水地震,波及张家川地区 。(甘肃人民出版社《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