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纪念屈原时,我们在纪念什么? 中国之最有哪些人不能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 6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当我们纪念屈原时,我们在纪念什么?》的报道 。
又到一年端午季,千家万户粽子飘香,大江大河龙舟竞渡 。
端午节源自上古时代的原始信仰和祭祀文化,历经两千多年的流传沿袭,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标识,是当前唯一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传统节日 。
在历史发展演变中,围绕端午习俗出现了不同版本的“人物纪念说”,这些在学术界实际上被认为是后世附会的产物 。其中,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以至于中国人把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了一起 。
闻一多曾说:“惟其端午是一个古老的节日,足见它和中国人民的生活如何不可分离,惟其中国人民愿意把他们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转让给屈原,足见屈原的人格,在他们生活中,起着如何重大的作用……”
时光流转,当今世人依然年复一年地专门用一个珍贵的传统佳节缅怀屈原,他的优美诗章、高洁人格和千古之志,依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
——今天我们纪念屈原,是纪念《楚辞》《离骚》成就了中国文学中隽永的诗篇、仰望的星河 。
孔子整理编辑的古代诗歌总集《诗经》和屈原创作的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 。
诚然,在屈原之前,中原地区已有《诗经》流传,并普及到了主要位于长江流域的楚国 。但《诗经》中的内容,大多篇幅短小,且并未体现一位专门以文学创作得名的文学家 。直至《离骚》问世,洋洋洒洒两千余言,辞藻瑰丽、奇特浪漫,堪称中国诗歌历史上的鸿篇巨制 。屈原的登场,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
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他用诗人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符号 。端午节由此也成为诗人节 。
“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唯屈子一人耳!”“千古第一才子”苏轼自幼喜读屈原,对屈原崇拜有加 。他不吝文辞,赞美屈原追求理想宁可愁苦终生也不从俗追名逐利的高尚节操 。司马迁在《史记》中更是这样赞美屈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如今,在屈原故里、中国脐橙之乡湖北秭归,《橘颂》是最常被人们重温和新唱的名篇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这首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咏物四言诗,表明屈原选择做一棵坚定的橘树,永远忠于故土 。无论是“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的忠贞不移,还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玉洁冰清,亦或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百折不挠……字里行间都是屈原给予后人的启示和激励 。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数千年来,中华典籍文献世代相传,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和端午相关的典籍,世人最熟悉的就是《楚辞》 。这部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流传甚广,多达十几个版本 。其中,湖北省图书馆馆藏的明万历二十八年凌毓枬刻朱墨套印本,入选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
湖北省图书馆馆长、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刘伟成说,与屈原相关的馆藏典籍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为持续弘扬端午文化,树立广大群众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
——今天我们纪念屈原,是纪念历史浪潮中风云万变之时的清气、群凶嚷嚷之时的清傲 。
除了行吟诗人,屈原的身份标签还有楚王后裔、达官士卿 。他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却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