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入股当官:当亲随比当官更容易得到好处( 二 )


甲商是这次捐官的大股东,所以坐了官位;乙是小股东,当了长随,主仆(其实是生意合伙人)二人一起走马上任,这种名为仆隶实为股东的长随,在清代官场并不少见,以致有一个专门的名词来指称这一现象,叫做“带驮子” 。

乙的具体职务是司阍,俗称门子、门政、门丁等,类似于现在机关单位传达室的看门老头 。但细究起来,以前的门子,地位其实不如今天的看门老头,因为现在机关单位的门政一般都列入正式编制了,而以前的门子,只是官员的私人奴仆而已,属于“贱民”之列 。
一个九品芝麻官的家奴,能有多少权力呢?在上面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门子乙比巡检甲更擅以权谋私 。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因为乙生性狡诈、熟谙蒙蔽把持之法,其实深究下来,乙能生财有道,主要是得益于巡检司署门政的半公共身份,得益于他与巡检大人的特殊个人关系 。倘若不是把持官衙门权、与掌权者关系亲密,任你贪念再炽、手段再高,也未必有搞腐败的“福分” 。
【清代入股当官:当亲随比当官更容易得到好处】
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官衙门政在权力链条中的关键地位 。以前的官员深居简出,办公之公堂与生活起居之内宅同在衙门之内,日常公务的处理,还有官场上的人情往来与某些隐秘的私下交易,一般都得在衙门内进行,这个衙门入得入不得,就看门子有没有刁难你 。如果门子有意刁难,他有许多法子让你吃闭门羹,比如不给通报、谎称老爷外出或不见客等 。常言道,“大人易见,小鬼难缠 。”“小鬼”指的就是门子,“难缠”则显示了门子的权力的能量 。
门子还负有传宣长官命令、传递公文进出、召集吏役升堂等职责 。可以这么说,门子虽是下人,却把据着权力系统的出入口,虽无公职,但半边身子伸入了公共领域 。
门政在权力链条上的位置既然非比寻常,担此“要职”者,自然非掌权者之心腹亲信莫属,就如现在的领导拣司机、秘书,必选自己的嫡系 。与掌权者的密切关系,无疑让门子的权柄更重,因为关系网络正是隐权力的重要来源,离关系网络的权力中心越近,就越容易假借或请托到权力 。难怪晚清时有人感慨地说,“门权最重” 。
门权有多重呢?这可以从“门包”上掂量出来 。门包就是孝敬给门子的银两,用红纸包着,上书“门敬”或“门礼”二字,以示尊敬和郑重其事 。如果不给门子送上红包,当然就别想见到门子背后的大人 。我们也可以将门包当成是赎买门权的“赎金”,门包越大,表明门权越重 。在清代,送门包已经成为官场惯例,这也说明门子的权力已获得官场上心照不宣的普遍承认 。
咸丰年间到福建任布政使(副省长)的张集馨就遇到了一个权势很大的门子——闽浙总督庆瑞(福建、浙江二省的一把手)的司阍 。此人叫做张七,是庆瑞的心腹亲信,司道州县送给他的门包,必须是成色、分量达到官方标准的银子,洋元是不收的,每次属员送来门包,当面在门房拆封,看是不是够分量、够成色,短缺几分,立即掷回去,补足再送来 。庆瑞则认为属员多送门包,才是看得起主人,所以这个张七,更加肆无忌惮了 。
张集馨刚到任时,第一次送门包,因为银子重量欠缺六分(两),被张七掷出来,张集馨本想发火,但想到庆瑞已经批评过他脾气太刚硬,只好强忍下来,叫家人再加一钱银子送去 。以后每次送门包,都是足色足量 。
回到“甲乙二商”的故事 。门子乙与巡检甲名分上虽是主仆,实际上二人是老朋友,又是捐官的合伙人,有了这样一层特殊关系,乙窃柄弄权一定比一般的门子更加有恃无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