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是清朝数一数二的清水衙门 , 但奇怪的是读书人做官的人无一不魂牵梦绕的想金翰林 , 翰林院成了天下读书人梦想天堂 。那么 , 导致这种原因是出于何总历史成因呢?
在殿试发榜后不久 , 一甲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就会接到上谕 , 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 , 榜眼、探花授予翰林院编修 , 这就是科举时代读书人视为最高荣誉的“点翰林” 。而二甲出身的那些进士们想进入翰林院还得要经过朝考 。
网络配图
在朝考中脱颖而出的将进入翰林院 , 进入翰林院的进士名为“庶吉士” 。一般被选入翰林院的除了考试成绩以外 , 还要经过面试 , 任你答卷做的再好 , 但是长成歪脑袋斗鸡眼的 , 也是没有机会入选的 。
翰林院的这些翰林们被视为朝廷的“储相” , 是高级官员的储备人才 。但是这个衙门没有高收入 , 翰林院的庶吉士每月可以得到户部提供的四两多银子的生活费 , 这个待遇相当于一个知县 。
当然进了翰林院应酬太多 , 逢年过节又要给老师和官员送礼 , 这点银子显然是入不敷出 , 而他们也不像知县那样有贪污的机会 , 生活过的自然就十分清苦 。以至于在京官中有“穷翰林”之说 。到了康熙年间 , 朝廷规定每年由盐政补贴翰林院一千四百两银子 , 按人数分 。即便翰林的日子过得紧 , 但是大家都会抢着去吃这个苦 。
物质生活上有所匮乏 , 不过翰林们在精神上是富有的 , 皇帝对翰林尤其重视 , 在许多制度上都体现出来 , 比如清朝的服饰制度非常严格 , 五品以上官员才能佩戴朝珠 , 三品以上才能穿着貂褂 。而翰林院的编修、检讨们只是七品的小官 , 但是皇帝为了表示恩宠 , 也允许他们带朝珠、穿貂裘 , 这是一种特殊的待遇 。
网络配图
这班翰林不仅在穿戴有特殊照顾 , 就连出门拜客的名片也都与众不同 。当时的风气 , 凡是一位新进士、新翰林 , 出来拜客的名片特别大 , 本来七寸的名片 , 放大到近尺 。而名片上的字也很大 , 一个字足有两寸多 。
翰林们的面子很重要 , 所谓的“穷翰林”的提法 , 很可能不是别人 , 而是翰林们自己先哭出来的 , 因为当官穷不可耻 , 反而光荣 。但是如果个个当官的都是循规蹈矩领着自己的那份俸银 , 这个天下也就太平了 。
翰林最好的发财机会就是三年一放的学政和主考 , 学政是最肥的差 , 靠着各种潜规则 , 出去一趟多则数万两银子到手 , 够吃一辈子了 。其次是乡试主考 , 出发时可以从户部领到几百两银子 , 但由于沿途都有驿站招待 , 实际上这钱花不出去;而且考完试地方上还要孝敬一笔价值不菲的“辛苦费” , 一次出去最少也可以收获几千两 。
翰林院的编修、检讨不过是同知县一样的七品芝麻官 , 不过他们一旦外放学政、主考后 , 来到地方上其地位远不是同级的知县能望其项背的 。
按清朝制度规定 , 知县想见总督、巡抚得上手本、称卑职 , 行庭参礼 。而同是七品的编修、检讨来地方当学政或主考却可以和督抚们平起平坐、称兄道弟 , 很多地方上的官员还要排队去“慰问”他们 。
- 清朝残酷奇案:大清唯一被凌迟公主是谁?
- 清朝著名商人王炽有没有借过钱给皇帝用
- 清朝皇后只拿死工资慈禧饭桌上也会有馊菜
- 死后38年还被惦记!清朝皇妃墓竟被盗墓贼盯上
- 探秘关羽死后的封神之路:清朝最盛
- 清朝顺治帝为什么会重用外籍大臣汤若望呢?
- 大清朝为什么没有宦官乱国现象
- 清朝末年惨遭裸刑处死的红灯教美女首领是谁?
- 为什么明朝皇帝风评不高:清朝统治者的贬低
- 16具清朝人遗骸在秘鲁被发现一段历史就此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