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龙长袜如何诞生的?它曾是上流社会身份标识( 二 )


战争结束后一段时间,尼龙的产量仍然受到限制,尼龙长袜也成了定额供应品 。又经过一代人的努力,长袜的阶级属性更加淡薄,尼龙袜不仅人见人爱,也人人都买得起,还比较耐用 。相应地,文学作品中有关长袜的文字变得趋向中立,少了品头论足的意味 。格拉迪斯·米歇尔1955年出版的犯罪小说《华生的选择》中,一具尸体穿着尼龙长袜,满身泥污,衣着多处撕裂 。芭芭拉·皮姆的女主角在上世纪50年代仍然习惯漂洗长袜 。而在斯特拉·吉本1967年的《星光异动》里,“毛线长袜和尼龙长袜”在布料店里和平共处 。
1968年前后,简·加斯克尔创作了一部欢快、迷人的作品:《黑色长袜都漂亮》,后来由苏珊·乔治拍成电影(中文译名《一代滚王》) 。彼时,适逢紧身裤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此前,这类服饰就已存在,但其主人多是职业演员 。在诺埃尔·斯特里菲尔德1936年的《芭蕾舞鞋》里,保莱恩·弗素和佩特罗瓦·弗素都穿着紧身裤,扮演《仲夏夜之梦》里的仙女 。当然,就此持反对意见者亦为数不少,其观点是:“我们可以让她们穿着蜂巢状长袜上台 。”
将人造弹性材料做成每日可穿的紧身衣裤,是尼龙发明后的又一大突破,而且,它比尼龙长袜更容易为大众接受 。事实上,很多作家用“长袜”这个词时,实际指代的对象是紧身裤 。“Hose”(长筒袜)只是古时对长袜的文雅称法,我想,今天的年轻作家(特别是男性)有必要懂得这个典故,因为他们往往搞不清其中的区别——埃莫·道勒斯2011年的长篇《礼仪的原则》,提到一个上世纪30年代的女人“脱下长筒袜,走进卫生间”,这是不正确的 。
在最近的回忆录中,里维夫·艾伯丁以自嘲的口吻回忆起1977年的经历:“正准备上舞台,我低头一瞧,发现长袜上冒出了一个裂口,一直从膝盖处延伸到大腿……一位管理员看到这番窘境,冲过来帮我用黑色厚胶布补上那个裂口,看起来还挺酷 。”
在可预期的未来,长袜依然不会消失,而且依然传递着女性的魅力 。只不过,它们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在现实和文学世界中都被打上鲜明的阶级烙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