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惊现绿脸人俑!引发考古学家疯狂猜想

秦始皇陵兵马俑做工精湛,每个人俑的惟妙惟肖 。这些人俑最开始出土时是彩色的,但在出土的瞬间颜色氧化消失 。在这些任用之中,还存在着一些非常奇特的人俑,仔细辨认,他们的脸竟然是绿色的!
这些绿脸人俑引发了考古学家们的疯狂猜想,在秦国时代,人们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才把这些人俑染成这个颜色呢?这个绿人俑怎么看着也不符合秦文化啊,于是,考古学家们猜测了一下几大原因 。
网络配图

工匠可能是色盲
“兵马俑二号坑的一个过洞当时出土了8个跪射俑皆有彩绘,其它俑的脸部颜色都是粉红色,与人的肤色相近,只有一个俑的脸部颜色是绿色的,让人感到奇怪 。”家住西安昆明路的鲁哲文师傅对秦文化颇有研究,他说,绿脸俑的脸部是绿色的,而手是粉红色的,就排除了绿色人种这样一种可能 。有一种可能是工匠在涂色时出现了失误,也有可能制作这尊兵俑的工匠患有色盲症,调错了颜色 。
工匠们的恶作剧
绿脸兵马俑是已出土的1500多个秦兵马俑中唯一的绿脸俑 。这尊俑的“绿脸”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它意味着什么?秦俑在制作之初,从服饰、兵器到肤色、相貌都是仿真人真马,属于写实之作 。通常我们看到的秦俑,脸部都是粉红色的,为什么会有绿脸的兵马俑?
据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成建正介绍,这件绿面跪射俑即使在兵马俑博物馆也仅展出过一次,平时都是用布将兵马俑包裹起来的 。该俑是考古队在1999年9月10日在二号坑发现的 。整个兵马俑身上都施以彩绘,尤其是面部彩绘完整,白色眼白,黑色瞳孔,双眼炯炯有神 。不同于其他陶俑的淡粉面色,淡绿面色尤其引人注目 。该俑的出土,引起了文物专家的争论,谁也不能确定为什么这尊俑的面部要施以绿色颜料,甚至有人猜测“绿面”有可能是工匠们的恶作剧 。
颜色发生变化
“兵马俑埋在地下已经2000多年,涂在身上的彩色颜料可能发生了变化,这件绿脸俑由原来的粉红色变成了绿色 。”参观完绿脸俑,在西安文理学院读大一的刘晓同学这样认为 。
采访人员就此问题,采访了其他一些文物专家 。有专家解释说,经过研究分析,兵马俑身上的彩绘颜色并没有发生改变,绿色主要涂在衣服上,绿色就是绿色,粉红色表现为肤色,应该说,只能变淡或白,不可能变成绿色 。至于这件兵马俑为什么是绿色,目前,还没有能够解释得通的道理 。
网络配图

万马军中一傩人
有关学者认为,“绿面俑应为军中傩(音nuó)人”是比较准确的定位 。远古时期驱疫逐邪的巫术祭祀活动在军中应有流行 。首先,当时有傩礼 。据记载,傩舞在夏、商、周代纳入礼制,并出现“国傩”、“天子傩”、“大傩”等不同规模级别的傩祭 。其次,傩礼与军事性质有关,而秦俑坑是秦军阵的现实模拟 。自周代,“傩礼”成为五礼之一军礼的一个项目 。傩礼主要任务有定期驱傩和为死去的帝王将相送葬 。周代傩礼的主角方相氏,由掌管军政军赋的大臣夏官大司马领导 。方相氏本人没有爵位,不在士大夫阶级之列,却是掌管驱鬼逐疫的下层专职军官 。方相氏被称为“狂夫”,就是因为他们是个子高、力气大、本领强的军中能人,由此可见,周代傩礼的礼意是“军人战胜鬼疫” 。再其次,秦文化与楚文化有较密切的联系,而重巫的神秘色彩是楚文化最大的特色 。秦陵出土文物有较多的楚文化风格,例如铜车马上的彩绘纹样、俑坑中覆抹青膏泥等都与楚文化有较强的联系 。
少数民族的象征
“戏剧舞台上的脸谱中红色代表忠勇,白色代表奸诈,黑色代表耿直,而绿色和蓝色代表的是外藩,是少数民族的象征 。”读者杨晓芳说,脸谱给了自己很大启发,由此推测绿脸俑是融入了某些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特色陶俑 。杨晓芳说,从地理位置看,秦人在立国初期地处陇东地区,就是今天甘肃东部天水一带 。这里是一个多民族交融的地区,秦人与少数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历史文献看,秦国的臣民是由不同种族组成的,有因为采矿而出名,得到秦始皇赏识的巴族的寡妇清;有非常吃苦耐劳活跃于山地的(cóng)人,人就是今天四川、湖南一带的少数民族;至于羌人,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更是秦人重要的组成部分 。再从战场实际看,秦军广泛吸收了不同民族的各种战法,虚心向不同民族,包括强敌匈奴学习军事技术 。由此可见,地下秦俑军阵中的绿脸俑很可能就是少数民族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