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陶朱公范蠡因何成为中国富豪第一人?

很多人知道中国茶圣是陆羽,酒圣是杜康,草圣是张旭 。但是,你知道范蠡被誉为商圣吗?那么,范蠡如何成为中国商人圣祖?范蠡是怎样经商致富的?下面带着这些问题,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过去一段时间,基于国内的政经气氛及改革需求,在那些叫人称快的惩治与改革行为之 外,同时让我更多地了解了国情背后的政商关系与商人生存形态 。人前或万众瞩目或潜行一方,人后可能或沆瀣一气或战战兢兢,然而中国之政商形态经五千年而无 实质变化 。
众横捭阖,成败荣辱,不免让人好奇也唏嘘!我们从古代大量的富豪中,遴选出12个朝代的首富 。因为整个时间跨度长达数千年(从春秋战国至明国时期),所以很难作金钱上的绝对统计 。
故而我们更关注两点:首先,他们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富豪,他们的求富之旅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其次,他们有着很强的个性和风格,他们的理财得与失都值得今天的人去学习和揣摩 。商人、政客、投机家、慈善家、浪漫的文人,这几个标签全都贴在范蠡身上,更有一个大美人西施作陪 。
范蠡是个幸运的商人,在当时的春秋时期,商人的地位并不低 。在当时商人可以与世家贵族分庭抗礼的时代背景下,范蠡可以毫无顾忌的绘制他的商业蓝图,并享年高龄,几近百岁,被称为中国商人的圣祖 。
网络配图
宏观经济论:治大国如烹小鲜 。事实上,与范蠡的财富故事和经商理念相媲美的,还有他的经济思想 。他在治理国家中领悟的宏观经济学,足以和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一争高下 。在范蠡眼中,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也无非是抓住几个关键点,在合适的时机实行不同的政策 。看似复杂,但把握住了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调控国家的经济并不比炒菜难多少 。
首先以价格调控的方式促进粮食生产 。范蠡认为,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如果过低,会损伤种植者的积极性,农民就会荒废土地,全国饥荒 。如果粮食的价格过高,就会打击到贩卖者的积极性,工商业者减少贩卖,国家的税收和财政下降 。粮食的价格维持在一个中间范围内是最恰当的 。
不可否认,范蠡的很多经商之道依然适用于今天的商界 。由此就可以看出,范蠡确实是商界的一个可造之材 。从文人政客成功转型为一个富可敌国的大商人,范蠡当真是鼻祖!
为了稳定价格,范蠡认为应该调控供求关系,也就是说以宏观调控手段稳定物价,稳定市场 。范蠡还预见到了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并且据此来制定应对之策,“旱则资舟,水则资车” 。大旱之后可能发生水灾,要及早造船,以免到时应对不暇,水灾之后可能发生旱灾,要及早督促车辆生产 。
在公元前400多年提出这样的思想,范蠡能算上宏观经济理论的鼻祖了 。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范蠡商人夏季购入皮货,冬季购入丝绸,旱天够买舟船,天涝购买车辆,等待缺乏(等待货有所缺,伺机卖出) 。
网络配图
善于“投机”的慈善家 。很多商人往往只会没日没夜地想两件事情,一个是商机在哪里,利润在哪里;一个是如何舒服地花掉赚来的钱 。
但范蠡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个层次,你甚至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赚钱,为什么想那么花钱 。范蠡一生中,三次赚到很多钱,又三次仗义疏财,把大部分钱分给乡邻 。如此大的气魄,相信当代“著名慈善家”陈光标都会羡慕嫉妒恨 。在范蠡眼中,到底会如何看待金钱,实在是个谜 。如果没有范蠡三次散财的气魄,那先来看看他是如何赚钱的 。
范蠡在当时从事农耕养殖和土产贸易,此外主要经营季节性特产的长途贩运 。长途贩运需要协同竞争,找到合作者,赚取两地贸易差价 。但是千里迢迢且兵荒马乱,高昂的物流成本和货物风险控制的问题解决不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