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定悲剧的末代摄政王载沣:载沣为何被慈禧选中

1908年12月2日上午 , 北京 , 紫禁城 , 太和殿 , 一场隆重的皇帝登基大典即将举行 。
坐在龙椅上的一个三岁模样的娃娃眼前这一群老头子高呼“万岁” , 顿时极度害怕 , 放声哭喊:“我不在这儿 , 我要回家!我不在这儿 , 我要回家!”
一个年轻人急忙上前哄道:“别哭!快完了 , 快完了!”台下的王公大臣们心头不禁“咯噔”一下 , 顿感不祥 。据说 , 这是新皇帝王位不稳的凶兆 , 是大清朝寿终正寝的预言!
不久 , 便有一句流言在京城内外风传:“不用掐 , 不用算 , 宣统不过二年半 。”
这个哭闹的小孩儿就是末代皇帝溥仪 , 年轻人则是他的老爸——摄政王载沣 。
载沣和溥仪(右立)
临危受命:年轻的载沣如何被慈禧选中?
作为奕譞之子 , 载沣那股子“低调做人 , 高调做事”的处世风格 , 最为慈禧老佛爷所欣赏 。赴德一行 , 载沣可谓不辱使命 , 因此一举成名 , 不少国外媒体认为“醇亲王诚中国之贤王也” , “比之处深宫之内不知外情之诸王、贝勒等 , 其相去又何啻天渊哉”!国内民众也因此备受鼓舞 , 甚至有人写诗“从今一代撑天柱 , 要仗吾王手自擎” , 寄托了对载沣的殷切期望……
“低调做人 , 高调做事” , 为慈禧所欣赏
载沣家世堪称显赫 , 老爸是道光皇帝第七子 , 慈禧昔日的身边红人醇亲王奕譞;二哥更牛 , 就是光绪皇帝载湉 。这样说来 , 载沣一人身兼“皇孙”、“王子”和“御弟”三重角色 , 其身份之高贵可见一斑 。不过侯门深似海 , 从来是非多 , 虽然老爸是亲王 , 哥哥是皇帝 , 但他们爷儿俩却过得并不幸福 。一个终日谨小慎微 , 看着慈禧的眼色行事;一个整天哀声叹气 , 沦为太后掌中的傀儡玩物 。正是父亲和哥哥的不幸 , 促使载沣自小便养成了谨慎谦逊、不露锋芒的个性 。
慈禧
然而 , 慈禧却偏偏看中了这位低调的小侄子 。载沣不满八岁的时候 , 慈禧就命他承袭醇亲王爵位 。之后 , 载沣的地位更是以火箭般速度蹿升—1900年被授予内廷行走;次年晋升阅兵大臣、随扈大臣;1907年又进一步 , 受命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 成为国家最高领导班子成员之一;还没过一年的“实习期” , 慈禧就又一道懿旨 , 让他转正为军机大臣 。至此 , 载沣已是大清朝的第四把手 , 排在他前面的是老迈的慈禧、懦弱的光绪和昏聩的奕劻 。而这一年(1908年) , 他才25岁 。
慈禧为何单单看中载沣?按照载沣弟弟载涛的说法 , “是因为她(即慈禧)观察皇族近支之人 , 只有载沣好驾驭 , 肯听话 , 所以先叫他做军机大臣 , 历练历练 。慈禧太后到了自知不起的时候 , 光绪帝虽先死去 , 她仍然贪立幼君 , 以免翻她的从前旧案 。但她又很明白光绪的皇后(即后来的隆裕太后)亦是庸懦无能、听人摆布之人 , 决不可能叫她来重演垂帘的故事 , 所以既决定立载沣之子为嗣皇帝 , 又叫载沣来摄政” 。
载涛的这番分析不无道理 , 但只点出了一半的真相 。论聪明才干 , 载沣的确不是皇族年轻一辈中最突出的 , 然而他那种沉稳内敛的个性 , 让慈禧依稀看到了老醇亲王奕譞的影子 。要知道当年慈禧和奕 发动辛酉政变时 , 正是年仅21岁的奕譞 , 不动声色地突然出击 , 将肃顺等八大臣一网打尽 , 从而保证了慈禧后来长达47年的稳固统治 。作为奕譞之子 , 载沣那股子“低调做人 , 高调做事”的处世风格 , 最为慈禧老佛爷所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