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胜如此有才为何不自立山头或投奔宋江

水浒传里的晁盖不像宋江那样能笼络人心,也不像吴用那样善用计谋,更不像武松林冲之辈武艺了得 。这样的人物,在水泊梁山,也能有一方用武之地,更有公孙胜的追随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公孙胜,在当时也是有名的人物 。名气不输宋江,对朋友也讲义气,排阵也是了得 。这样的大人物,为何不自立山头,或是投入宋江麾下,而是转向了名不见经传的晁盖阵营呢?
公孙胜做这个决定,并非是头脑热拍板的,却是分析局势后慎重为之的 。他做这样的决定,无非有以下几个原因:
网络配图
第一,晁盖读书不多,算个粗俗之人 。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引路人在身边辅导 。再说公孙胜看人很准,他知晓像晁盖这样的人物,将来必成大事 。千里马遍地都是,但是不一定适合自己 。相对于其他人,晁盖算是和自己最投缘 。而且公孙胜明白,到了其他阵营,他不一定会受到重视,在这里就不一定了 。
第二,晁盖这个人,对朋友不错 。一个上司再有能耐,但对下属不好,都是白搭 。好在晁盖是个好领导,公孙胜在他那里看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去为他卖命也是意料之中的了 。
第三,晁盖出身贫苦 。他不像柴进官人,家世显赫,看人也是三六九等 。晁盖更加亲民,会相对民主一些 。公孙胜的才能会完全得到重视 。而且晁盖深知百姓的苦楚,知道怎么干大事,也明白人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
第四,晁盖有群众基础,有一大批追随者 。他的名声,名望都是一张名片 。公孙胜投奔,也不见得就是师出无名 。
在那个民怨渐起,战火纷飞的年代,只有心有抱负,了解民间疾苦的人,才能有所作为 。否则即便的心有大志,但身居高处,肯定就不符合实际了 。
网络配图
就好比《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他看不起封建体制,但是他又吃着大家庭的饭,睡着大家庭的床 。他的愤恨就有点无济于事了,因为他要依靠自己痛恨的东西 。所以出身民间,知道百姓真正需要什么就很重要了 。不然便是不知所云,全是 异想天开了 。
【公孙胜如此有才为何不自立山头或投奔宋江】晁盖虽然没有文化,不像吴用那样腹有诗书,能说出几大段文绉绉的诗文来显摆 。但通看历史,似乎就能发现,做大事的人,好像和文化真没多大关系 。
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我们熟知的刘邦,也没读几天书 。还不是照样成了皇帝,统一天下了?还有楚霸王项羽,因喜欢练武而少了读书,不也是成了楚霸王么?即便后来失败了,但他比大多数一心只想读圣贤书的读书人好多了 。
再来看看读书人范进,苦读诗书大半辈子,结果呢?白发苍苍之时中了举人,却因为太高兴发疯了?这是不是看着就很讽刺?
所以,综上所述就能知道,成大事的人和文化没多大关系,反而和他的性格、思维关系很大 。楚霸王和项羽,同为文盲,但因为性格原因,所以结果就有了天差地别 。
这个道理,公孙胜也是明白的 。因此,他没有选择看似仗义但心思诡异的宋江,也没有选择布施天下却看人分三五九等的柴进大官人 。从这一点来看,公孙胜是聪明的,他理智了,没有随波逐流 。
网络配图
再放眼看看如今,无论是社会,还是学生,都是充满了不理智,急躁 。我一个朋友她的孩子高考,选学校的时候报了热门专业 。但是她孩子并不喜欢,但因为母亲的威严就被迫去学了 。
几年之后,她的孩子大学毕业,她才猛然发现,曾经的热门已经人员饱和了,成为了冷门 。曾经的冷门,摇身一变,成了热门 。朋友的孩子彻底迷茫了,和朋友大吵一架,决定要学习自己喜欢的,从头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