邲之战或称两棠之役(因泌水入荥阳称“蒗荡渠”,可写作“两棠”,故此战又作两棠之役),即周定王十年(公元前597年),晋、楚争霸中原的战争,楚庄王率军在郑地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大败晋军晋军的重要作战 。
1. 战争简介
邲(bì)之战,指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於西元前597年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发生的一场大战 。
泌水入荥阳称“蒗荡渠”,可写作“两棠”,所以此战又可称为“两棠之役” 。如《吕氏春秋·至忠》和贾谊《新书·先醒》都写作“战于两棠”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有《两棠之役》多种 。
【邲之战 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之:晋楚争霸战争】2. 战役经过
2.1 战争双方:
楚军主将:连尹襄老(楚庄王子)、公子谷臣(楚穆王子)、令尹优孟,兵力:300000左右
晋军主将:荀林父(晋国宰相)、先克、士会,兵力:50000左右
2.2 战役背景
春秋中期,由晋文公开创的晋、秦联合对楚的局面,因崤之战的发生而改变 。
由于晋、秦关系恶化,相互攻战不息,秦联楚以抗晋,使晋丧失争霸的优势,楚则解除向中原推进的后顾之忧 。此时,晋国卿权日重,诸卿相争,内政纷乱,国力有所减弱 。而楚庄王即位后,在令尹孙叔敖辅佐下,发展生产,整顿政治,集中权力,改革军事,实力日益增强 。楚庄王雄心勃勃,问鼎中原,与晋展开争夺中间地带的斗争,尤以地处中原要冲的郑国为争夺的焦点,由此孕育着晋、楚之间一场新的大战 。
2.3 战役开始
周定王十一年(公元前596)三月,楚庄王因郑国时叛时服,亲率大军围攻郑都新郑(今属河南) 。至六月破城,迫郑归降于楚 。正当楚围郑之际,晋成公派主政之卿(中军元帅)荀林父率上、中、下三军救郑 。晋军进至河水(黄河)边,闻郑已降楚,本不想与楚决战的荀林父,以救郑不及为由,欲引军而还 。上军主将郤克亦认为,楚国内部稳定,军队训练有素,不可与楚争锋 。而中军副将先克则认为,面对强敌而退,将使晋失霸业,反对避战回师,且刚愎自用,不待命而行,竟自率中军一部渡河 。荀林父唯恐因“师不用命”而有“失属亡师”之罪,被迫令全军尽渡,南进至邲地,扎营于敖、鄗二山之间 。时楚军北进至于郔(今郑州北),“欲饮马于河”以扬楚威 。得知晋军渡河而来,楚庄王近臣伍举建议与晋交战,庄王及优孟鉴于征服郑国的目的已达,无意与晋决战,率军南撤 。后伍举又向庄王进言:荀林父新主中军,号令不行,将帅矛盾,晋军必败;且堂堂大国之君避战于晋国之臣,将为社稷之辱 。庄王乃决心趁此击败晋国,使郑国坚意附楚,随即改命优孟停止撤退,转而回师北上,与晋决战 。
2.4 战役经过
针对晋军将领意见分歧,战、和不定,楚利用郑国迫切希望晋、楚决战,以便根据胜败选择向背的心理,让郑国遣使入晋营劝战,以加深晋军内部矛盾 。晋下军副将栾书识破郑国的企图,认为不可“徼怨于楚”,而先縠等仍坚持“唯敌是求”的主张,战与和两派意见尖锐对立,荀林父无所适从 。为麻痹晋军以懈其备,楚庄王先派少宰至晋营谦辞请和,说明楚仅为定郑而来,不敢与晋相争 。士会以礼相答,而先克则厉言声称:我等奉国君之命,将你们赶出郑国,若不退军,只好交战 。庄王再次遣使“求成于晋” 。荀林父既因将不从命而无决胜之心,又被楚一再遣使求和的假象所迷惑,不作战斗准备,与楚使约定盟期,以求体面回师 。楚庄王见决战时机成熟,派善战的许伯、乐伯、摄叔合乘兵车挑战,冲入晋营,杀人而退,以激怒晋军主战将领 。荀林父一心与楚定盟,仍不为备,而应魏犨、赵穿二将之请,遣其先后赴楚营约盟 。魏、赵二人曾求公族大夫和卿之职未得,挟私怨欲败荀林父之功,至楚营并不请盟而挑战 。
- 汴州是什么意思
- 出自春秋时期的成语典故 出自春秋时期的成语典故有啥
- 小学春秋假是如何回事 小学春秋假是啥
- 春秋笔法三个特点 什么是春秋笔法
- 663年唐朝白江口之战 白江口海战
- 鄗代之战详细过程是怎样?廉颇是如何做到以少胜多的
-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凭什么赢陈友谅
- 把吴钩看了?吴钩到底是什么玩意?
- 前秦灭前燕之战中取得完胜的苻坚为什么会输给羸弱不堪的东晋呢
- 春秋五霸最先称霸 春秋五霸称霸顺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