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定王十一年(公元前596年)春,楚国准备对郑国进行一次更大的打击,出兵围困郑国 。楚连尹襄老将中军,公子谷臣将右军,优孟将左军 。经过三个月,楚军攻入郑都,郑伯“肉袒牵羊”,至楚军前卑词请降 。郑处中原,为晋、楚必争之地,楚国志在服郑,而不在灭郑,也无法灭郑,所以退军三十里,接受郑国的投降,两国结盟 。郑派子良到楚国做人质 。楚征服郑国后,即挥师北向,驻军于郔(yán,音延),即郑之廪延(在今河南省延津县北) 。郔为城濮之战时晋军南渡之地,楚驻军于此,旨在封锁黄河渡口,一则阻止晋军南下,二则向郑、宋、陈、卫诸国宣示兵威,以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不仅是“饮马于河为名而去 。”
夏六月,晋救郑大军开赴黄河边上 。荀林父统率中军,先克辅佐 。郤克士会统率上军,士会辅佐,赵朔统率下军,栾书辅佐 。赵括、赵婴齐为中军大夫,巩朔、韩厥为上军大夫,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韩厥为司马 。听说郑国已降楚,两国媾和,晋军将佐就进与退的问题发生了一场争论 。中军帅荀林父说:郑国降楚,救助已无济于事,不如等待楚军南归以后,再行伐郑 。这也是楚、晋两国争郑的一贯方针 。上军将士会赞同荀林父意见,他说:用兵之道,在于观衅而动 。楚国没有违反德、刑、政、事、典、礼诸端,无衅可寻,不可以抵敌 。晋军应见可而进,知难而退,选择弱而昏昧者攻击 。但中军佐先克却大唱反调,说:“成师以出,闻敌强而退,非夫也 。命为军帅,而卒以非夫,唯群子能,我弗为也 。”②他不听将令,率领所部之军渡过黄河南进 。下军大夫荀首认为先縠的部队很危险,遇敌必败,违令之罪,责在先縠 。但司马韩厥对荀林父说:“彘子(先克名)以偏师陷,子罪大矣 。子为元帅,师不用命,谁之罪也?失属亡师,为罪已重,不如进也 。事之不捷,恶有所分 。与其专罪,六人同之,不犹愈乎?”荀林父认为有道理,遂率领大军渡过黄河 。
楚军听说晋军渡过黄河,在内部也就战与和的问题产生了不同意见 。楚庄王想要退兵,他的爱臣伍参主战,令尹优孟主和 。优孟说:“昔岁入陈,今兹入郑,不无事矣 。战而不捷,参之肉其足食乎?”伍举反驳说:若战而胜利,优孟就是没有谋略了 。若战而不胜,我的肉将在晋军那里,您怎能吃到呢?令尹优孟下令“南辕、反旆”,即掉转车头,大旗反向,准备退兵 。
伍举对庄王说:“晋之从政者新,未能行令 。其佐先克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其三帅者,专行不获 。听而无上,众谁适从?此行也,晋师必败 。且君而逃臣,若社稷何?”庄王无言对答,命令尹调转车头北上,大军驻扎在管(今河南郑州市)地待命 。
晋军驻扎在敖、鄗(二山俱在今河南省荥阳县北) 。郑国为求生存,希望两强决战,以便择胜而从 。特派皇戌为使者,劝晋军对楚作战,说:郑国所以屈服楚国,是为挽救国家的覆亡,不敢对晋国抱有二心 。楚国因屡战屡胜而骄傲了,楚军在外数月,也已疲劳,又不设备,请晋军攻击,郑军愿做帮手,楚军一定失败 。对郑国的态度,晋军将佐看法也不同 。中军佐先縠主战,说:打败楚国、威服郑国,就在此举,一定答应郑 。赵括、赵同支持先縠意见,说:“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克敌得属又何俟?必从彘子!”而下军佐栾书则认为,楚自战胜庸国(在今湖北省枝江县东)以来,其君在国无日不教训国人,民生艰难,祸至无日,戒惧不可以懈怠 。在军无日不告诫将士,胜利不可仗恃,纣王百战百胜终于灭亡 。君臣不骄,军事有备 。郑国劝我们交战,我们若胜,他们就会服从我们;我们若败,他们就会服从楚国 。是拿我们来占卜啊!不能听郑国的话!赵朔说:栾书说得好,听他的话,能使晋国长久 。但是,中军元帅荀林父犹豫不能决断 。
- 汴州是什么意思
- 出自春秋时期的成语典故 出自春秋时期的成语典故有啥
- 小学春秋假是如何回事 小学春秋假是啥
- 春秋笔法三个特点 什么是春秋笔法
- 663年唐朝白江口之战 白江口海战
- 鄗代之战详细过程是怎样?廉颇是如何做到以少胜多的
-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凭什么赢陈友谅
- 把吴钩看了?吴钩到底是什么玩意?
- 前秦灭前燕之战中取得完胜的苻坚为什么会输给羸弱不堪的东晋呢
- 春秋五霸最先称霸 春秋五霸称霸顺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