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司马家的家风司马懿如何教育子女的?

【聊聊司马家的家风司马懿如何教育子女的?】司马懿的父亲是司马防,出身颖川的名门望族 。司马防做过相当于北京市长这样的高官,司马懿是个出了名的官二代 。他们兄弟共有8人,都闻名于当时,因为他们的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号称司马八达 。司马防的家教,对司马懿的成长非常有影响 。
网络配图
司马防目光非常深远 。面对乱世,他没有利用资财、声望与智谋积极进取,攀附董卓,趁乱分一杯羹,而是带着对大汉的忠心,携带一门老小远离了长安这个是非之地 。结果因董卓、李傕、郭汜之乱,昔日富庶的关中地区竟然荒无人烟,人迹罕至 。关中地区的很多士家大族,因兵灾祸及,损伤惨重,不复往昔 。司马防看似消极避世,实则在积蓄力量,培养扶汉接班人 。他的8个儿子个个聪明睿达,可堪造就,尤其是次子司马懿博闻强识,心忧天下 。司马子弟都想抱一腔热血,为大汉出力,但是都被司马防严厉的家教压制,不允许他们当出头鸟,少管俗务,刻苦读书 。这就是司马家的家风 。司马防明白一家老小都厉害,在乱世肯定不是好事 。后来,锋芒毕露的杨修,被曹操砍了脑袋,验证了司马防的眼光 。
八个聪慧的儿子,在父亲面前唯唯诺诺,父亲叫东不敢向西,父亲不叫进门决不敢进,父亲不提问决不回答,这也养成了他们谨小慎微的性格 。细心能办大事,夹着尾巴好做人,学会把自己藏起来 。这就是司马家的家训 。于是,司马懿隐藏忧国忧民的大志,伏膺儒教,修习学问,暂且蛰伏 。把聪明藏起来,才是真聪明 。他要做一名暗箭,给敌人最狠的伤害 。
但是,获嘉人杨俊,善于识人,称司马懿是“非常之器” 。曹操手下的重臣崔琰称赞司马懿司马懿“聪亮明允,刚断英特” 。有了这两个人的品评,司马懿想藏起来也不行 。曹操很快诏见他,让他为己所用 。司马懿明白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实为汉贼,便装病拒诏 。但是最后曹操强行让他当官,他才不得已出仕 。司马懿当官后,依然遵循在家时的作风,不问就不答,答必中要害 。曹操不问计他时,他绝对不说出自己的谋划 。但是,曹操一旦咨询他,他马上能献出良策 。这让曹操认为他很本分,忠心于他,便也没舍得杀他,留给儿子曹丕用 。
司马懿在曹丕手下当差时,依然恪守家风,兢兢业业地工作,从不干对不起大汉的事情,对曹魏的事也极为用心 。曹丕由对他的不放心,渐渐地放宽了心,临终前,又把他留给了自己的儿子 。
网络配图
司马懿看重乡情,尊重长辈,从不忘本 。他有一个老乡叫常林,和他的父亲司马防关系友好 。作为晚辈,司马懿见了他,每次都要行礼 。等到司马懿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后,他见到常林依然如故,见到后,不顾官职尊卑,依然行叩拜的礼节 。司马懿出征辽东公孙渊,率领大军途经老家,就此驻扎,学大汉高祖刘邦和父老乡亲喝酒唠家常 。司马家的家风与家教,可见一斑 。
司马懿凭借自己的隐忍,渐渐由后台走向了前台 。他蛰伏得太久了,蛰伏得越久,对曹魏的恨也就有多深 。他最终将曹魏的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但是,他始终没有越雷池半步 。他想做曹操第二,自己不称帝,让儿子称帝 。他对权力的理解是,没有权力,司马家早晚被曹魏害死 。他掌权是为了护家,不得已而为之 。有了权力,他不仅可以自保,更可以一统天下,结束战乱 。
为了三国一统,他积极准备着 。一是培养了两个好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可保大权不旁落;二是选拔了两个优秀的人才邓艾和王昶,都是统一天才的王佐之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