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不给宋太宗面子后果怎么样?

据《宋史》记载,生于陕西渭南的寇准堪称神童 。这也许与遗传基因有关,因为他不但出身于名门望族,他爹还中过后晋的进士甲科,因为为国家做过不少贡献而被封为国公,追赠官职至太师尚书令 。
好种子发出好苗子,寇准这棵苗子从小就非同一般,高智商加好学加勤奋,把同龄人甩了无数条街,十四岁就写得一手好诗,尤其擅长七绝,超过不少所谓的专业诗人 。
因为年纪小,寇准考中进士后差点未被录取 。原因是那时候有个规定,如果考生没达到“法定年龄”,考试成绩再好也不予录取——皇帝亲自到殿试现场,一个个问考生的年龄,不符合规定的对不起,下次再来吧 。
那时候的户籍管理制度不如现在这么严格、科学,查询起来也不方便,人们也没有一看便知年龄的身份证,年龄的真假基本上全靠考生的诚信,要弄虚作假很容易,你若只有十八岁,却非要告诉领导说小生已年满二十,领导也无法查证,基本上能蒙混过关,反正十八岁和二十岁看起来也没啥差别 。
有人正是看到了有空子可钻,才劝寇准虚报年龄 。却遭到寇准严词拒绝:“感谢你的好意 。可是你听说过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吗?我正准备积极进取,如果一开始就弄虚作假,那不是欺骗陛下吗?这种事我可不做 。”
网络配图
不知道当时规定的“法定年龄”究竟是多少,只知道寇准考中进士那年是19岁 。
关于寇准不想撒谎这件事,《宋史·寇准传》是这样记载的: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诚实,是一个人的底线,寇准守住了这条底线 。事情传开后,人们纷纷称赞他的美德,尽管不到“法定年龄”,他仍被录取,被授大理评事,先后担任巴东知县、成安知县、盐铁判官、尚书虞部郎中、枢密直学士等 。
(二)敢于大胆进谏
如果说诚实是寇准的第一条底线的话,那么认真负责就是他的第二条底线 。
他的认真负责,具体体现在大胆进谏上 。
公元989年的某一天,寇准在殿中奏事 。这人心直口快,忠言有点逆耳,简单点说就是说话不好听,宋太宗越听越不舒服——朕大小是个领导,给点面子行不?
寇准偏不 。若是给领导面子,很多事就说不透,自然也解决不了,那有什么意思呢?还不如不说 。
听不进去的宋太宗生气了,离开龙椅要进内宫 。却被寇准扯住衣角,不让他走——皇上您干吗说走就走呢,臣还没说完呢,不行不行,您一定要听我说完再走 。宋太宗只好回到原位,重新坐下,继续听他那“烦人”的唠叨 。
事情过去后,宋太宗冷静下来,仔细一想,寇准是个好同志啊,虽然说话有点难听,但人家从不藏着掖着 。他不怕得罪领导,是因为他心里只有工作,只想把工作搞好,不像有些人,为了明哲保身,为了头上那顶乌纱帽,宁愿装哑巴 。朕最需要的,不正是这样的好同志吗?这个好同志能够为朕工作,是朕的幸运啊 。
所以后来他逢人就说:“朕得到寇准,就像唐太宗得到魏征一样” 。(《宋史》: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
(三)该变通时也变通
实际上,寇准并非一根肠子通到底的迂夫子,该拐弯抹角的时候,他也会拐弯抹角 。
网络配图
比如淳化初年,一个叫王淮的犯了受贿罪,受到朝廷处理 。他接受的贿赂高达千万,结果却被从轻发落,仅被打了几板子、撤职了事,而且不久就官复原职 。同样是受贿,一个叫祖吉的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尽管他的情节比王淮轻得多,却被判了死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