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最喜欢的孙子其实并不是乾隆

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凌晨两三点钟,在位六十年的一代英主康熙大帝宣告病危 。
关于康熙之死和雍正继位,《清圣祖实录》的记载与雍正本人在《大义觉迷录》中的陈述相似: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九,康熙偶染风寒,在畅春园静养 。命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赴斋所,准备代行十五日南郊冬至祀典 。
十三日丑刻(凌晨1~3点),康熙病危,急召在斋所的雍正(时为雍亲王)入见 。命吴尔占代行祀典 。
【康熙皇帝最喜欢的孙子其实并不是乾隆】寅刻(凌晨3~5点),雍正尚未赶到,康熙又召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七子谆郡王允祐、皇八子贝勒允禩、皇九子贝子允禟、皇十子敦郡王允礻我、皇十二子贝子允祹、皇十三子允祥及步军统领、理藩院尚书隆科多到御榻前,谕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时除恒亲王允祺因冬至奉旨往孝东陵行礼不在京师外,皇十五子贝勒允禓、皇十六子庄亲王允禄、皇十七子果亲王允礼、皇二十子贝勒允祎等都在康熙寝宫外等候 。
巳刻(上午9~11点),雍正赶到,急入寝宫问安 。康熙告诉雍正自己病情日增之故 。雍正含泪劝慰老父 。这天,雍正曾一连三次进见请安 。
网络配图
当晚戌刻(晚上7~9点),康熙驾崩 。
正在雍正“哀恸号呼,实不欲生”之际,隆科多宣布康熙遗诏,胤禛承继大统 。雍正“闻之惊恸,昏仆于地”,诚亲王等向雍正叩首,劝其节哀,雍正“始强起办理大事” 。
大行皇帝康熙的遗体被连夜运回大内 。先此一步,雍正已在隆科多的护佑下提前驰回紫禁城,以哭临大行皇帝梓宫 。接着,皇城九门紧闭,隆科多亲守朝阙,非有旨令即亲王也不许入内,一直到二十日国丧 。
十七日,谕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继位登极的康熙遗诏自宫中捧出 。礼部堂官于乾清门外跪接,从中道捧至午门外,安于层台上,张黄盖 。百官着素服,行三跪九叩礼,跪听宣诏 。宣诏毕,百官起立默哀,再行三跪九叩礼 。礼部堂官将诏奉放于安龙亭内,又从中道出大清门捧至礼部,由礼部派员颁布天下 。
二十日,胤禛即位,免百官朝贺,诏告天下,以明年为雍正元年 。
而各种指斥雍正以阴谋手段矫诏夺嫡、谋父篡位的谣言,几乎同时沸沸扬扬地传布开来,甚至远播海外 。康熙六十一年朝鲜使臣李混等回国后,报告朝鲜国王康熙之死、雍正即位的情况时说:“或称秘不发丧,或称矫诏袭位 。内间事秘,莫测端倪 。而至于矫诏,则似是实状 。”
在有关康熙之死、雍正即位的官方记载中,确有不能解释的很多疑点 。
网络配图
在各种说法中,有一种说法得到了较多人的赞同,这就是康熙因钟爱其孙即雍正之子乾隆,而传位雍正 。乾隆帝自己对此深以为然,晚年时多次说,小的时候,皇祖对他特殊眷爱,“已隐有托付之意” 。朝鲜《李朝实录》说得更明白,康熙去世后,朝鲜远接使金远迎接赴朝颁发讣告的清朝敕使时,从敕使“译舌”(翻译)口中得知:康熙皇帝在畅春园病剧,召阁老马齐言曰:“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 。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 。” (按:乾隆即弘历为雍正第四子 。因雍正前二子早逝,故以乾隆为雍正第二子 。)
无论雍正,还是允禵,都不是康熙心目中“坚固可托”的理想人选,直到临终前,康熙还在他二人之中举棋不定 。或许弥留之际,爱孙弘历的形象总是在康熙眼前盘旋,使他终于下了决心:有条件地传位雍正 。这个条件,便是以其子弘历(乾隆)为皇太子 。这一选择,即对争储失败的诸皇子也算有了公平的交代,表明了康熙既爱其孙,又爱其子的良苦用心 。那么,康熙这一重大决策为何不见于官书记载,当事人雍正及大学士马齐为何也只字未见透露呢?若从雍正的面子想,应该不难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