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后首次正式接触:万隆会议中日秘谈始末( 二 )


在提出了具体工作方法后 , 周恩来对可能要召开的万隆会议寄予厚望 。早在1954年6月访问印度时 , 周恩来就已经明确向尼赫鲁表示 , 中方赞同正在酝酿的亚非会议计划 。1954年10月 , 尼赫鲁和缅甸总理吴努先后访华 , 都主动提出邀请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周恩来当时的回复是:“会议由你们几位总理发起 , 我们支持 。这一会议使向无来往的亚非国家能够会面 , 这样就可以增加了解 , 消除误会和隔阂 。”而毛泽东也对会议非常重视 , 向周恩来提出了做好参会准备的要求 。
1955年1月15日 , 印度尼西亚总理沙斯特罗阿米佐约代表5个发起国 , 正式向中国发出参会邀请 。第二天 , 中国外交部就提出了参加亚非会议初步工作计划草案 。按照后来解密的文件时序 , 这份草案应是新中国参与亚非会议的第一份工作计划方案 , 并且存有周恩来的亲笔批示 。
这份工作草案称:“我国必须采取主动而慎重的态度 , 以便会议发挥积极作用 。在会议过程中 , 我国应集中力量孤立美国势力 , 大力争取和平中立国家 , 并设法分化追随美国对我敌视的国家 。”
【二战之后首次正式接触:万隆会议中日秘谈始末】 此外 , 在政策的准备项目上 , 草案也提到:“要调查研究与会国家在会场内外可能提出的问题并拟议对策;估计这次会议可能达成的协议 , 准备发言纲要和提案;设想这次会议是否发表宣言 , 是否建立常设机构 , 从而考虑我方应持何种态度 。”
到1955年4月 , 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会议的准备工作 。4月1日在中南海举行的外交部党组扩大会议上 , 周恩来提出了在政治、经济、新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准备工作的详细安排 。
这次扩大会议明确 , 中国代表团由周恩来、陈毅等人亲自率队参加 。会议还提出了代表发言时的具体要求:“我们发言时要着重说对亚非国家有共同性的问题 , 提法上要注意从亚非国家的代表能了解的角度上提 , 要有说服性 , 能争取大多数人的同情 。”
在随后通过的最终版本的参加亚非会议的方案文本中 , 值得注意的是 , 方案将日本、南越、约旦等国列为丙类国家 , 即“接近反对和平中立的国家” 。而这些国家是中国应该积极影响的对象 。当时提出的重点工作顺序是:“除锡兰国家外 , 其他重点国家是埃及和日本 。”

日本为何受邀与会
日本政府在万隆会议前对应采取何种态度一直犹豫不决 。最终 , 为了避免争议 , 日本决定尽量回避政治议题 , 而突出经济议题
在已经解密的中国参与万隆会议的历次工作方案记录中 , 有一处细微变动颇值得玩味 。在中方对当时可能与会国家的阵营划分中 , 巴基斯坦一度被认为应归属于“接近和平中立的国家” , 但在最终版本的工作计划中 , 巴基斯坦被微调至“接近反对和平中立的国家” , 与日本处在了同一个阵营 。
文字上的细微变动 , 折射出中方对巴基斯坦当时的政治属性判断上的犹豫 。在万隆会议最初确立的参会国提名原则中 , “独立政府”是最主要的原则 。而根据这一原则 , 巴基斯坦曾力主邀请日本与会 。日本作为亚洲曾经最主要的殖民国家以及战后美国扶持的反共先锋 , 与参加会议的其他国家有着显著区别 , 巴基斯坦力邀日本参会的考虑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