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赤壁之战:蒋干盗书事件背后的真实历史

【解密赤壁之战:蒋干盗书事件背后的真实历史】 蒋干游说周瑜,经《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生动描写,广为人们知晓 。据裴松之在《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所引注的《江表传》记载,曹操遣蒋干游说周瑜确有其事,大致内容如下:
当初曹操听说周瑜年少有美才,以为可以通过游说把周瑜说动,于是秘密派遣九江人蒋干去见周瑜 。蒋干穿着布衣葛巾,以个人身份见周瑜,周瑜热情相迎,当即对蒋干说:“子翼(蒋干字)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蒋干借故否认,推说自己跟周瑜是同一州里,阔别多年,前来叙旧,并作参观 。周瑜款待蒋干后告辞去办事,让蒋干独自住了三天 。临别时,周瑜请蒋干参观其军营、军库,设宴饯行,称说自己遇到了知己之主,君臣十分相得,表示决不会有所动摇 。蒋干只是笑着听周瑜表达心志,始终没有说一句游说之辞 。回见曹操时,蒋干说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能把他离间 。
以上是蒋干游说周瑜的全过程,从这个过程看,蒋干只是白走了一趟 。
蒋干是九江人,当时为曹操的幕宾 。汉九江与周瑜老家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同属扬州,所以蒋干自称跟周瑜是同州里的老乡,两人并有过交往 。这可能是曹操派遣他去游说周瑜的一个原因 。再是蒋干这人很有口才,《江表传》称其有仪容,以才辩见称,在江、淮之间独一无二 。曹操手下人才济济,独挑选蒋干去游说周瑜,是下了一番苦心的,只是没能如愿 。
蒋干游说周瑜的基本史实就是这样,问题在于蒋干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见周瑜的,《江表传》没有明确记载,于是出现了三种说法 。
一说在赤壁之战后 。《资治通鉴》将此事记载为建安十四(公元209年)年冬十二月,即公元210年之初 。此时的周瑜,已攻下江陵,屯据南郡,领东吴南郡太守 。所以,蒋干游说周瑜,就是周瑜在荆州之时 。一些书籍也按《资治通鉴》的记载将此事放在周瑜领南郡太守之时,如《诸葛亮评传》(柳春藩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 。此书叙说,赤壁之战后,曹操在政治上采取分化瓦解敌人的策略,于是派周瑜故旧九江人蒋干去见周瑜进行策反,结果被周瑜拒绝 。
一说在赤壁之战前 。如刘逸生《三国小札》所说 。刘先生认为司马光《资治通鉴》把蒋干游说周瑜这件事放在建安十四年冬,是不合理的 。因为这时周瑜已立下大功,成为东吴第一号人物,决不是曹操一个说客能打动的,曹操也不致于在赤壁大败之后向周瑜劝说归降 。果真如此,曹操便真是个大傻瓜了 。这是刘逸生先生的看法 。再就是《三国演义》所说,蒋干游说周瑜是在赤壁大战之时 。这跟《江表传》的记载显然相违,只是小说家移花接木的艺术手法而已 。《三国演义》写赤壁之战时 “群英会蒋干中计”这段文字,源于元代的《三国志平话》,也不全是罗贯中的发明创造 。罗贯中只是对《平话》作了一番加工改造,使故事既生动传神,又显得合理 。《平话》里的蒋干是个仙长,曹操拜其为师,派他去游说周瑜,结果反中了周瑜之计 。《演义》把仙长、拜师这些去掉了,又对故事精心修饰,使“群英会蒋干中计” 这个回目花团锦簇,十分好看,而蒋干也就成了书卷气十足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小丑式人物,如戏剧《群英会》中所表演的那样 。
那么,蒋干游说周瑜,到底是在赤壁之战前,还是在赤壁之战后?如果说在赤壁之战前,那只有在周瑜镇巴丘之时 。建安初,周瑜随孙策平定江南,夺取豫章郡(今江西南昌)等地,初露英姿,曾留屯巴丘 。这个巴丘在今江西峡江县,非岳阳古巴丘,峡江古巴丘离九江较近 。周瑜屯巴丘,是建安四年的事 。建安五年,孙策被刺身亡,孙权留周瑜在身边,“与张昭共掌众事”,基本上一直随孙权左右征战或议事,只在建安十一年一度驻屯过宫亭(即宫亭湖,今鄱阳湖),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前驻屯过鄱阳(今江西波阳县) 。《江表传》说曹操闻周瑜年少有美才,蒋干游说周瑜似应在周瑜年少初露锋芒之时,那就是驻屯巴丘的时候 。不过,这个时候曹操正与袁绍进行生死较量,官渡之战迫在眉睫,须全力对付袁绍,似乎不太可能专门派蒋干去游说周瑜 。而建安十一年只是短暂屯驻宫亭,赤壁之战前屯驻鄱阳时也不可能,因为这年八月曹操已引兵南下,很快占有荆州,根本不把孙权放在眼里,不大可能派蒋干去游说周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