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发清溪向三峡 夜发清溪向三峡下( 五 )


文章插图
杜甫晚岁漂泊路线图 (梁淑怡/图)
老病有孤舟769年,杜甫度过了他人生中最寒冷的冬天——以后,再不会有寒冷,也不会有冬天了 。那个冬天,地处南方,原本温暖的潭州(今湖南长沙)总是下雪,大雪一场接一场,杜甫想用酒精温暖自己,却发现囊中羞涩 。想向店家赊酒,亦未如愿,只好枯坐家中 。——杜甫的家,是一只雇来的客船 。杜甫的最后岁月,大抵在船上度过 。
意味深长的是,对晚年静好岁月的规划,也是从一条客船开始的 。话题得从杜甫的弟弟杜观说起 。
杜甫有四个弟弟,即杜颖、杜观、杜丰和杜占,五兄弟成年后天各一方,音问常断 。每念及此,杜甫未尝不感叹:“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十年朝夕泪,衣袖不曾干” 。四个弟弟里,杜占后来跟随他自秦州逃向成都并居川中 。杜甫离川时,杜占很可能并未随行,但到底留在了成都,还是去了它处,史料语焉不详——一种说法是,成都华阳一带的杜姓,就是杜占后裔 。杜颖和杜观,长期流落山东;杜丰则“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 。
客居夔州时,杜观忽然给杜甫来信,并随后来到夔州 。兄弟俩约定:杜观返回蓝田迎接家小,尔后在江陵与杜甫相会 。江陵(今湖北荆州)既地处长江之滨,又距长江支流汉水不远,是由荆楚通往关中的要津 。因此,当关中又一次陷入战乱,而杜甫回关中的愿望无法实现时,他希望和弟弟一起,暂居江陵,一俟战乱平息,就可从荆襄大道北返 。
于是,杜甫把亲手打理的四十亩果园和草堂都送给了一个他称为南卿兄的朋友,并于768年正月买舟东下 。正是在前往江陵的客船上,杜甫想象了他的晚岁生活:在江陵暂居一阵,待时局稳定,即返北方,与兄弟们团聚 。从此,像隐居杜陵的蒋诩和隐居东陵的邵平那样,不问世事,惟与兄弟们杯酒相娱 。
杜甫与杜观约定暂住江陵,除了江陵地处荆襄大道,交通方便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杜甫的堂弟杜位,在荆南节度使兼江陵尹卫伯玉手下任行军司马 。至于卫伯玉本人,也与杜甫系旧交 。期望得到杜位和卫伯玉的照顾,乃是杜甫卜居江陵的题中之义 。
768年暮春的一场细雨里,杜甫一家冒雨走进了杜位宅邸 。接下来半年,《杜甫全集》真实地反映了诗圣的生活:那些看题目即可知是应酬文字的诗作表明,因为卫伯玉,也因为杜位,江陵官场对曾做过左拾遗的“著名诗人”上请下迎,而杜甫也拖着老病之躯四处应酬 。除了酒桌上推杯换盏,还少不了写一些应景的奉迎文字 。
然而,深秋时节,杜甫决定离开 。他的一首五律,透露了离开的原由:羁旅知交态,淹留见俗情 。衰颜聊自哂,小吏最相轻 。——诗人作客既久,长期寄人篱下,故而对人情世故特别敏感 。他所依靠的那些权贵,或许出于礼节,或许出于其它原因,对诗人多少保持着一份或真或假的尊重 。但权贵手下那些最会察言观色的小吏,却往往对诗人不恭不敬 。其间的尴尬与恼火,恰如杜甫另一首诗痛陈的那样:苦摇求食尾,常曝报恩腮 。结舌防谗柄,探肠有祸胎 。
窃以为,杜甫的一生,几乎就是寄人篱下的一生 。只不过,有时从这道篱跳到那道篱而已 。篱不同,诗人糟糕的命运与凉薄的世态却始终一致 。

夜发清溪向三峡 夜发清溪向三峡下

文章插图
洞庭湖畔岳阳楼,凭高凌远,衔远山、吞长江的气势如唐如宋 。(视觉中国/图)
居江陵半年后,杜甫乘舟东下 。这一次,他来到了洞庭湖畔的岳阳 。
一个酷热的夏日午后,我和湖南作家贺学群兄又一次来到岳阳楼 。尽管头顶烈日高悬,景区依然人头攒动 。凭高凌远,但见碧波荡漾,衔远山、吞长江的气势如唐如宋 。上一次到岳阳楼是数年前,时逢冬季,水落湖瘦,黄叶飞扬,断雁悲鸣西风 。
杜甫登临岳阳楼,也是冬季 。那是一次百感交集的凭栏,杜甫吟成了他平生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如今的岳阳楼景区,与杜甫相关的,除了这首诗,还有湖畔一座小小的亭子,以及亭子里用玻璃罩着的一块石碑 。石刻的碑文终会湮没,木石的亭子也终将倒塌,惟有方块字写就的诗篇,才能融进来者的滚滚血脉 。
洞庭湖是湘江的终点 。因此,杜甫离开岳阳后的行踪,便与日夜北流的湘江纠结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