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1527年~1602年),汉族(一说回族 ),福建泉州人 。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
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 。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 。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 。旋弃官,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 、湖北麻城芝佛院 。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 。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 。
人物生平
李贽于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年11月23日)农历十月廿六日出生于福建泉州府南门外 。其祖先是元朝以后迁来福建 。李贽幼年丧母,随父读书,学业进步迅速 。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不信回教,不受儒学传统观念束缚,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理念 。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 。
文章插图
李贽12岁就写出《老农老圃论》,把孔子视种田人为“小人”的言论大大挖苦了一番,轰动乡里 。26岁中举人。30岁至45岁为官,先后任河南辉县教谕、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国子监博士、 北京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和郎中,最后出任云南姚安知府 。
万历九年(1581年),李贽从云南辞职回家到湖北黄安,住在朋友耿定理家,撰写一些读史的文章,并教授耿家子弟 。李贽倡导绝假纯真、真情实感的“童心说” 。李贽在麻城还多次讲学,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听任各界男女前往听讲,并受到热烈的欢迎 。
万历十二年(1584年),耿定理去世,他移居麻城 。第二年派人送家眷回泉州,自己一人住在麻城芝佛院,致力于读书、讲学和著述,历十多年,完成《初潭集》《焚书》等著作 。收入《童心说》《赞刘谐》、《何心隐论》及与道学家耿定向反复论辩而撰写《答耿中丞》《答耿司寇》等书答、杂述、读史短文和诗共6卷 。揭露道学家们的伪善面目,反对以孔子的是非观为是非标准,批判的锋芒直指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程颢、张载、朱熹 。
万历十六年(1588年)夏天,李贽为芝佛院的常住客户和职业作家 。书写到高兴处,索性剃发留须,故意摆出一副“异端”面目,俨然是个搞学术的老和尚,如此便是10年 。工部尚书刘东星亲自接他去山东写作;历史学家焦竑替他主持新书发布会;文坛巨子袁氏三兄弟跑到龙湖陪他一住三个月;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和他进行了三次友好的宗教交流;全国各大城市轮流邀请他去做访问学者 。李贽一开坛讲学,不管哪座寺庙,还是深山老林,和尚、樵夫、农民、甚至连女子也勇敢地推开羞答答的闺门,几乎满城空巷,都跑来听李贽讲课 。一下子,李贽成了横扫儒、释、道的学术明星 。这对传统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为“异端”、“邪说”,群起围攻,要把他驱逐出境 。李贽旗帜鲜明宣称自己的著作是“离经叛道之作”,表示:“我可杀不可去,头可断面身不可辱”,毫不畏缩 。
文章插图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李贽应巡抚梅国桢之请往山西大同,著《孙子参同》,修订《藏书》 。秋,到北京,住在西山极乐寺,撰成《净土诀》,次年春天到南京,将自己的零星著作汇成《老人行》,并再度研究《易》,撰写《易因》,最后编订其巨著《藏书》 。《藏书》共68卷,系纪传体史论,论述战国至元亡时历史人物约800人,对历史人物作出了不与传统见解苟合的评价,旨在反对儒学 。如他赞扬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 。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在山东济宁编成《阳明先生道学抄》、《阳明先生年谱》 。
万历三十年(1602年),礼部给事中张问达秉承首辅沈一贯的旨意上奏神宗,攻讦李贽 。最终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在通州逮捕李贽,并焚毁他的著作 。李贽入狱后,他坦然说道:“名山大壑登临遍,独此垣中未入门 。病间始知身在系,几回白日几黄昏 。”后来听说朝廷要押解他回福建原籍,他感慨地说:“我年七十有六,死以归为?”三月十五日,李贽留下一偈:“壮士不忘在沟壑,烈士不忘丧其元 。”以剃发为名,夺下理发师的剃刀割断自己的喉咙而死,享年76岁 。死后,马经纶把他收葬于北京通州北门外马寺庄迎福寺侧(现北京通州西海子公园内),今墓地尚在,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 。
- 陶璜:东吴至西晋初官员、将领,曾成功将西晋势力赶出交州
- 贺邵:东吴官员、书法家,他的死因是什么?
- 三国吴国历史 吴范:三国时期东吴官员,擅长推算天象节气和观察气候
- 胡综:三国时期东吴官员,文采出众,为主分忧
- 吕馀庆:五代至北宋时期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 归有光开启了清代的 归有光:明朝官员、散文家,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
- 北宋宰相陈尧咨 陈尧叟:北宋官员、诗人,曾主张迁都益州,被寇准斥责
- 宋代陈尧佐 陈尧咨:北宋官员、书法家,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 明代宦官问题 明朝宦官问题那么严重 明朝灭亡和宦官有关系吗
- 明代青花瓷特点是什么 明代青花瓷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