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变的发生在哪两个朝代之间 靖康之变的发生对当时的宋教坊有何影响?

宋代教坊承袭唐代,也有自己的特色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宋、金教坊是两朝文艺的核心管理机构,也是两朝繁荣强盛的重要标志 。
有意思的是,宋教坊的兴盛是以五代教坊的衰落为基础的,而金教坊的兴盛同样以宋教坊的衰落为前提 。
两者兴盛的转折点似乎都和战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
(一)靖康之变令宋教坊由盛而衰
宋教坊在太祖赵匡胤取代后周之时就已经设置 。
赵匡胤立国之初,太常雅乐尚未完备,教坊即代行雅乐之职,太祖建隆二年:
春正月丙申朔,御崇元殿受朝贺,上服衮冕,设宫悬、仗卫如仪,退,群臣诣皇太后宫门奉贺 。上常服,御广德殿,群臣上寿,用教坊乐 。
而宋教坊之开始强盛,也与宋朝统一战争的进行同步 。
宋军消灭各地割据政权的过程,也是宋教坊吸纳各地艺术精华的过程:

靖康之变的发生在哪两个朝代之间 靖康之变的发生对当时的宋教坊有何影响?

文章插图
宋初循旧制,置教坊,凡四部 。其后平荆南,得乐工三十二人;平西川,得一百三十九人;平江南,得十六人;平太原,得十九人;余藩臣所贡者八十三人;又太宗藩邸有七十一人 。由是,四方执艺之精者皆在籍中 。
宋教坊在徽宗赵佶朝达到极盛,教坊、钧容直、云韶班为当日三大音乐机构,钧容直是皇家军乐队,云韶班是宫廷乐团 。
钧容直后来的演奏曲目大部来自于教坊,云韶班的人员教习则直接由教坊担任,而且宗室正任以上也可以借教坊乐人到府担任教习 。
由此可见,教坊地位之显赫、教坊乐之流行 。
另外,与宋词关系密切的大晟府之《大晟乐》,在徽宗政和三年,即靖康之变的前十一年,已经可以由教坊演奏 。
大晟府宴乐和教习任务,也拨归教坊 。
宋教坊集中了整个京城乃至全国的俗乐精华,其实力与活动至此都达到极盛 。
徽宗靖康元年与二年,金兵两次围汴梁,最后一次,更是将城中洗劫一空,宋教坊的人与物、民间的歌伎乐工,大都被北掠而去 。
据金人文献记载,天会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仅由开封府“列册津送,诸可考索”的教坊人就有三干余 。
兴盛的宋教坊在战争中走向衰落,从此不复昔时辉煌 。
南渡之后教坊时停时复,靖康之变三十七年之后的孝宗隆兴二年,教坊已经很少用到:
高宗建炎初,省教坊 。绍兴十四年复置,凡乐工四百六十人,以内侍充钤辖 。绍兴末 复省 。孝宗隆兴二年天申节,将用乐上寿,上曰:‘一岁之间,只两宫诞日外,余无所用,不知作何名色 。’大臣皆言:‘临时点集,不必置教坊 。’上日:‘菩 。’乾道后,北使每岁两至,亦用乐,但呼市人使之,不置教坊 。
宋教坊的废止,可以归于若干因素的合力,如南渡之际政局混乱、财政拮据,教坊所职掌俗乐与正统礼乐思想不符等等 。
但不可否认,靖康之变所导致的宋教坊精华的北移,则是首要因素和直接原因 。
(二)靖康之变使金教坊走向兴盛
金教坊的发展与兴盛,也是以吸纳渤海、辽、宋诸国教坊精华为基础的 。
宋辽教坊则是金教坊更重要的部分 。靖康之变前金朝文艺表演的主力,正是前辽教坊的人员 。
徽宗宣和六年,宋著作郎许亢宗奉使贺金太宗完颜晟登极,金人举行的宴会中引人瞩目的正是契丹旧教坊乐:
“食余,颁以散三节人,乐如前所叙,但人数多至二百人,云乃旧契丹教坊四部也,每乐作,必以十数人高歌以齐管也,声出众乐之表,此为异尔 。”
而此前的宣和五年三月,宋使臣马扩谒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阿骨打已经使用其战利品,契丹教坊了:
“十一日朝辞,阿骨打坐所得契丹纳跋行帐,前列旧契丹教坊乐工作花宴,宰执左企弓以次,摺笏捧觞为寿 。”
然而,真正将金教坊推向兴盛的,则是宋教坊的影响以及靖康之变后宋教坊的北迁 。
女真族是游牧民族,金以武立国,因此铙歌鼓吹无疑是其教坊乐最重要的部分 。
金人最初使用的是同为游牧民族的契丹族的辽国故物,后来才“杂用宋仪”:
靖康之变的发生在哪两个朝代之间 靖康之变的发生对当时的宋教坊有何影响?

文章插图
“鼓吹乐,马上乐也 。天子鼓吹、横吹各有前、后部,部又各分二节 。金初用辽故物,其后杂用宋仪 。海陵迁燕及大定十一年卤簿,皆分鼓吹为四节,其他行幸惟用两部而已 。”
这种学习模仿对象的变化,某种程度上意味着金教坊鼓吹乐风格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