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变的发生在哪两个朝代之间 靖康之变的发生对当时的宋教坊有何影响?( 二 )


靖康之后掳掠至金国的宋朝男、妇数额达二十万,且人、物分批达到,随即分配,随即流播 。
如以靖康二年五月十九日到达燕山的一批为例,即有贡女三干人,吏役工作三干家,器物二干五十车 。
“点验后,半解上京,半充分赏,内侍、内人均归酋长 。百工、诸色各自谋生 。妇女多卖娼寮 。器物收储三库,车辂皆留延寿寺” 。
其实,在非战争期间,宋教坊的人与器物也通过各种渠道流向金国而参与到金教坊的建设中 。
而靖康之变中金人所获取的战利品,其应用更不限于教坊俗乐 。
靖康之后十余年,金熙宗皇统元年,大晟府乐器甚至毫不改易出现在金朝雅乐系统中,这使金太常雅乐第一次系统化 。
不唯如此,金人更借鉴宋人音乐理论,并启用宋朝工匠,来制造相应的乐器,至此,金教坊实力大增 。
靖康之变所引起的金教坊突飞猛进的发展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
直到后来金朝君主对于教坊的态度也向宋朝君主看齐,娱乐礼仪味道浓而政治意味渐淡,教坊人的地位才有所削弱 。
到了章宗泰和末年,金朝国力开始衰弱,金教坊遂走向衰落 。
二:靖康之变中教坊文物由宋至金的转移
宋金合力灭辽之后,金人随即在宣和七年八月攻宋,先后两次围困宋都汴梁 。
金人在索要无数人、财、物之后,掳走徽、钦二帝,立张邦昌为帝,靖康二年四月退兵 。
宋都文明精华被洗劫一空:
夏四月庚申朔,大风吹石折木 。金人以帝及皇后、皇太子北归 。凡法驾、卤簿,皇后以下车辂、卤簿,冠服、礼器、法物,大乐、教坊乐器,祭器、八宝、九鼎、圭璧,浑天仪、铜人、刻漏,古器、景灵宫供器,太清楼秘阁三馆书、天下州府图及官吏、内人、内侍 、技艺、工匠、娼优,府库畜积,为之一空 。
战利品在北运过程中,因为损耗而流入民间的部分,如人员逃亡、物品散落,为金教坊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发展土壤 。
而用于各级贵族分享、宫廷乐舞本身建设的部分,则直接推动了金教坊的繁荣 。

靖康之变的发生在哪两个朝代之间 靖康之变的发生对当时的宋教坊有何影响?

文章插图
金人后来立张邦昌为帝,携战利品北归,搜求活动才停止下来 。
以本土音乐为基础,陆续通过战争吸纳辽、渤海教坊,金教坊最终以靖康之变为契机全部掠取了宋教坊一百六十余年的积累,开始了迈向繁荣的步伐 。
三:宋、金教坊盛衰之变的文化意义
借助战争突变而非和平渐变的方式,宋、金教坊完成了其盛衰变化的转折 。
就文化层面而言,金教坊以显著的弱势凭藉军事力量,实现了以弱胜强的自我壮大与发展,这种文化层次的提升,是借助战争实现的 。
就其文化发展本身而言,是历史发展的常态,也是特例 。
说是常态,是因为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往往都是新的朝代对于旧朝代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全面接管和征服,当然也包括文化,金教坊之于宋教坊就有这方面的因素 。
说是特例,是因为金、宋教坊的盛衰变化,带有相当的偶然性,是一个军事力量畸形强盛的集团暂时性地战胜了各方面也都很强大的集团,并进行了野蛮的掠夺,此后双方还是各自发展 。
值得一提的是,宋、金教坊发展中,两者日常交流不断,在一定程度上是互动的 。
即使在靖康之前的宣和末,两国之间还曾因人员归属问题形成外交事件.
如宋钦宗靖康元年正月,金太宗曾为金辽战争中逃亡至宋朝的辽国以及金国工匠、教坊等向宋钦宗发过措辞严厉的国书:
应自亡辽播越之时,北界流离南来,并系大金叛亡诸职官、工匠、教坊、百姓,除元不曾到并已死亡外,应见在并尽数遣还,在京令随逐前去,在外接续逐处发遣,一无停匿残害错失 。
而宋钦宗在回复中也对此予以了高度重视 :
据往复国书,伯侄施行 。并应系亡辽官吏、僧道、教坊、工匠、百姓等,除元不曾到并已死亡外,并行遣还 。在京令随逐前去,在外接续逐处起发,一无停匿 。
可见双方人员的流动还是比较频繁的 。
金人对于宋教坊因素的吸收,直接影响到了金教坊后来的发展走向,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靖康之后,逐渐受到宋人教坊观念的影响,金教坊乐工的地位不断下降 。
如不得随百官朝参、不得出为行政官员等等,这些原本为宋人的政策,后来也在金朝重现了 。
对于乐工权利的天然蔑视,尚文的宋人可以说是发自本性.